孫偉
【摘 要】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果,但是,在開放性的語文教學中,研究如何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并加以應用,對于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都顯得極其重要。該文探索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融合,并對信息技術和學科融合的現狀總結反思,以此探索兩者之間合理整合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教學反思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與課程之間的整合已經變成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現代信息更加具有活力的優勢讓其而易舉地進入教學課堂,是課堂教學更加多元化和趣味化。因此,怎樣高效地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探索的領域。下面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第二冊課文《檢閱》為案例,分析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互相之間的整合現狀。
一、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首先我在黑板上板書。
師:同學們,在上一節課中,我們了解了波蘭國慶節盛大的檢閱儀式,今天我們再一次走近課文,了解閱兵儀式后面一個感人的故事。有誰記得上節課課文說的是一件什么事嗎?
生1:在波蘭國慶的閱兵儀式上,波蘭的兒童隊員讓左腿斷了的博萊克走在隊伍的第一排,他們獲得了人們的一致稱贊。
2.走進博萊克
師:為什么人們都說“這個小伙子真棒”?他在閱兵儀式上有著怎樣的表現,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找出答案。
生2:在隊伍的最前排,緊緊跟著隊長的是一名拄著拐杖的男孩,他同隊伍保持一致,注視右方,睜大了眼睛望著檢閱臺。(學生讀著這段,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放大博萊克的照片。)
師:參加這么盛大的檢閱儀式多光榮呀, 你能體會到博萊克此時的心情嗎?
生3:激動、自信。 (教師板書:自信)
師:哪個詞最能表現出博萊克的出色?
生4:我認為是“保持一致”一詞,因為博萊克截肢了還能緊跟上隊員,保持隊伍一致,說明他能力很出色。
師:是的,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這個詞,老師特意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圖片。(師展示圖片)
師:普通人的訓練就已經夠艱苦的了, 行動不便的博萊克卻能與全隊“保持一致”, 這暗示了博萊克平時訓練有多么努力啊。你們想到了什么嗎?
生5:我想他平時訓練一定很痛苦,夜里在床上也得忍著疼痛。
3.走進兒童隊員
師:俱樂部里什么聲音也沒有, 課文中用的是哪個形容詞?
生6:鴉雀無聲。
師:我們來演示一下這個詞語。(教室里安靜極了)
師:沉默太長的時間多難受啊,這時大家的內心都在激烈地斗爭著,到底讓不讓他去呢 ?去和不去有什么顧慮呢?請大家分成小組討論,把你們的意見綜合起來發言。(出示課件,學生自由討論。)
師: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許多檢閱,老師希望你們可以和兒童隊員們那樣,關心、尊重每一個人,也祝你們像博萊克一樣頑強勇敢。
二、教學反思
1.信息整合應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時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確實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一些缺失和劣勢,突出教學重點與教師的主導地位。應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將聲音、圖片和文字綜合起來,創造開放巧妙的課堂環境,增強學生上課的參與性。在本文的案例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讓學生在課前通過互聯網學習了相關知識。在教師上課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展示出身殘志堅的人物圖片,強化人物形象,升華了文章主題,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從各種角度和層面獲得信息,整合成為自己的認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2.豐富了語文學習情境
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真切體會到作者的真情實感,就必須先將學生帶入到相同的情境里去,和文中的人展開對話交流。教師運用的多媒體技術,有效地創設出與課文相同的場景,將靜態的學習轉化成為動態的學習。多媒體也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情趣和積極性激發出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在《檢閱》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案例里面,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造的情境,例如通過圖片和視頻的放映,表現博萊克是怎么出色的,讓學生具體地感知。當學生們看到正常人在訓練下走出一致的步伐時,一定對博萊克的堅強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3.有效啟發了學生想象
在網絡環境發達的現狀下,將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聯合起來,可以最大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教師則利用多媒體聲、圖、文結合的優勢,將文中場景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以《檢閱》為例,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將士兵訓練的視頻和文字展示給學生們,讓學生們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擁有出色的表現是多么不容易,需要個人反復的來聯學習和鍛煉。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顯著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們通過多種角度、各種層面參與到語文課堂所創建出的情境中去,自主積極地進行學習。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和體會語文課文主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得到了感染及熏陶,幫助學生積累了語文知識及文學素養。由于信息技術在課堂的運用,教師的角色比以往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多媒體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卻將教師填鴨式的教育,即直接強硬的灌輸,變成了場景下的引導角色,使得教師在課堂上由控制者變為了主導者,參與到學生中去,引導學生學習汲取小學語文知識,從而提高學生語文課堂的學習效果。當然,在學生學習遇到問題時,教師也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幫助,這也進一步增強了教師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趙艷紅, 曹小梅, 呂春燕.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案例——《白楊》[J].二十一世紀教育思想文獻, 2007, 01.
[2]丘素玲.信息技術讓語文教學“亮”起來——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優勢[J].基礎教育研究, 2010, 15.
[3]王宏.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探索與收獲[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0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