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偉
【摘 要】創新意識與守舊思維是對立的存在,創新意識的產生是基于夯實的基礎層面上構建的,小學數學內容可通過多維視角獲得不同的感悟。小學生的認知淺薄,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常“鉆牛角尖”,局限于單一的層面思考,不利于創新意識的培育,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導入創新思維,鼓勵學生針對數學問題闡述獨立的觀點。創新需要打破原有的封閉空間,在自由的暢想環境中,不斷獲得思維的新觀點,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尊重學生的思維模式,在信心的支撐下逐漸提高創造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培養 學生 創新意識 策略
數學中蘊含的價值是無窮的,教師應將局限于教材本身照本宣科的眼光延伸開來,在數學教學中,挖掘其潛在的能量,逐漸引導學生在數學中樹立自主求知意識,這是創新思維激發必經的環節,學生逐漸脫離教師獨立思考,也就為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教師可遷移教材中呆板的數學內容到實際利用中,讓數學內容變得實用有趣。學生不斷被新鮮的內容牽引好奇心,不由自主地參與互動,集思廣益碰撞智慧的火花,在問題的創新途徑化解中,獲得全面能力的同步提高。
一、提供創新動機
創新的啟發不是無目的、無方向的,創新意識應在學生熟知的內容基礎上,構建新鮮的知識點,串聯前后的知識,整合成為整體性的數學模型,以全面的角度分析數學問題,為創新意識的衍生培育健康的沃土。創新從一種簡單的角度來看,是將固化的數學內容以靈活的形式多方利用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小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在面對數學問題時,難以避免走進認知的誤區,造成回答問題驢唇不對馬嘴的狀況,以往教師只會直接批評,現今小學數學教師應從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至少勇于質疑、開辟自己的思路去想問題就是值得鼓勵的。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情境: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研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昨天老師請大家各自準備了幾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下面請你們利用這些三角形,通過操作、猜想、推理、驗證等活動來設法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并請用多種方法說明你的觀點。學生先獨自思考嘗試,再到小組里交流。以上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動機。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說明自己的發現,這就會“逼”著學生不斷變換角度進行創新探索;通過組內展示交流,分享創新成果,即增強了自信又吸納了更多的創新,拓展了思維,開闊了視野。創新動機就在這樣的“開放、綜合、思考、靈活”的問題情境中被喚醒、被激發,并將持續保持。
二、強化思維訓練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對于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能夠很好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運用多角度、多方位的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本身就是創新意識的思考和鍛煉,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就能很好地加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給學生講解“面積”這個數學問題時,就應該把學生的認識作為突破口,讓學生首先去聯想到什么是面積?面積的作用是什么?通過在黑板上準確地畫出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面積,讓學生直觀地去感受,再通過整個教室的面積讓學生感覺和認識到“面積”的學習是多么重要。通過這些學習,讓學生去思考平方公里這些數學名詞,讓學生知道祖國的陸地面積約有960萬平方公里,通過學習,認識到祖國的國土面積遼闊。讓學生去發現學習的樂趣,積極地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想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面積”的奧秘,通過這種啟發式的引導和比較,最終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認識,在學習中不斷地去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開展實踐活動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小學生又具備好動的天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更多地加入實踐課,使其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并感知,從而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實踐能夠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因為從具體形象的事中才能強化人們對知識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實踐活動的方式還包括課下練習內容,安排練習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樂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小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不但會加強知識的認識,還會形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四、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為學生的創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探究點,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例如,教師在加減法教學中可以向學生提問:“我們班上一共有35名學生,走了2位男同學和7位女同學,同學們猜猜還剩下多少名同學?其中有多少時女同學?多少是男同學?”以真實的班級人數為情境創設的根本,讓學生進行問題回答,不僅能夠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幫助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意識形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寫生通過自己動手的形式來進行情境創設。例如,在比例尺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本班教室的平面圖形畫出來。對于小學生而言,讓學生單獨完成這項工作難度會較大,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和討論中完成任務探究,而在這期間,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造成學生創新意識薄弱,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能夠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堅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轉變教學觀念、合理創設情境、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并注意提出開放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謝秀蓮.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探究[J]. 新課程(小學),2014(6):87-87.
[2]張軍蕊.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探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8).
[3]李巖.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5(3):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