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娟
【摘 要】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情操與三觀,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弟子規》中保存了大量歷史故事,展現了中華民族許多優秀傳統美德,在小學教育階段進行傳統蒙學讀物的授課,是幫助小學生形成正常道德觀念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三字經》 《弟子規》 傳統蒙學 小學教育
《弟子規》、《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傳統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小學啟蒙教育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十一世紀以來,新生代獨生子女在眾多長輩的溺愛下,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不尊敬長輩,唯我獨尊,小朋友之間不能和睦相處、不懂得禮貌謙讓、不愛勞動、不能吃苦、不能嚴于律己等,更有甚者在學生中發生了威脅老師、訛詐老師的事件,這足以說明對小學生的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針對這種現狀,我校開設了校本課程。內容是以《弟子規》、《三字經》為主,從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和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基礎上的教育教學實踐,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我校自2003年開始啟動校本課程。學校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教育的人文性,低年級每班每周三節課,讓學生在學習內容上充分銜接,并利用充分的時間消化學習內容。教學過程寓教于樂,配有《三字經》、《弟子規》的動畫,與課堂內容相輔相成,還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三字經》、《弟子規》的語言都是三言句式并且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利于牢記背誦,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學習起來接受內容快,每節課下來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背誦下來。每節課都設置有復習環節,鞏固提升學生的識記能力。雖然有些學生不能完全理解,但是粗略地知道句意。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細節的講解,如《三字經》中的:“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就是說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必須講究方法,詳細弄清字句的意思,字的來源和意義,典故的出處,使學生明白朗讀斷句。
《三字經》、《弟子規》對小學生的啟蒙教育十分有益處。比如《三字經》中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父母有責任教育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就是父母的過錯。孩子進入學校,教師就應該嚴格教導他們學識和做人。只有家教和師教良好的結合,才能有效地促進孩子向良好方向發展。《長歌行》中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光不能倒流,年少時不勤奮學習,長大之后碌碌無為,白白苦惱懊悔……老師生情并茂地講解,并舉出實例,讓學生知道學習是他們的任務,理解老師嚴格的要求和管理是對他們負責任,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并且規范自身的行為舉止。長此以往,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聽課狀態,并培養他們尊師重道的良好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們能夠全方位地提高基本素養,將來成為有知識,有道德,懂禮節的對社會有貢獻的愛國守法公民。
《三字經》、《弟子規》對學生家長的啟發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現在許多家長溺愛孩子,有求必應,有需必得,生怕孩子在外面受一點委屈,進而產生了“小皇帝”、“小公主”等新名詞。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不能與同學融洽相處,甚至出現了一年級的小學生威脅老師的事件。學校開設啟蒙教育課程以后,我把《三字經》、《弟子規》印發給學生,并要求學生把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回家講給家長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背誦。孩子講不清楚的地方,家長補充,達到孩子學習,家長受益的效果。使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逐漸發生改變,能主動配合老師管理教育學生。家長理解了老師的教育出發點是使全體學生受益,老師是無私地,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也就能把心態放平和,不再站在老師的對立面,而是支持老師的工作。
《三字經》、《弟子規》課程的開設對學校教育起著重大作用。孩子們學習傳統蒙學,不但要求會背誦,而且還要落實在行動上。幾年來隨著校本課程的逐步推廣,學生的道德素養逐步提升,上課認真聽講,積極主動配合老師上好每一節課,講文明,懂禮貌,同學之間能夠主動互幫互助,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勞動積極肯干,攀比現象減少,各班都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學校正沿著“樹新風,揚正氣”的軌道向前發展。
《三字經》、《弟子規》內容的推廣對社會風氣的改善有很大影響。《三字經》是古代社會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蒙學讀物。它形式精巧、內容豐富,濃縮了兒童必懂的大量文化知識和倫理說教的積極意義,深受現代家長的歡迎。《弟子規》是依據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教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誠實守信,親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們學習。由于學校對傳統蒙學的重視,也推動了社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對現代社會的積極影響。許多成年人也開始學習閱讀《三字經》、《弟子規》,并身體力行教育子女,共同創造文明健康的社會環境,讓中華大家庭更和諧穩定。這進一步說明,在小學階段開設蒙學教育課程,對學生、對家長、對學校、對社會都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郝光明,羅榮海等.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2][宋]郭茂倩.樂府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3]黃齊光.傳統蒙學讀物“三、百、千”的借鑒意義[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03,11(3):80-82.
[4]王炳照.傳統蒙學讀物的現代價值[J].尋根,200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