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摘 要】小學數學中復雜的變量公式,對于認知淺薄的小學生來說難免感到力不從心,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一知半解,教師應基于學生的水平與課堂反饋,調整教學策略,在充分了解學生性格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的要求與學生的喜好導入相關拓展元素,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走出認知的誤區,逐漸夯實基礎,衍生創新意識。在輕松自由平等的空間中,學生的思維不受束縛,發散思維盡情想象,遨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靈活化處理疑問,從不同的視角構建辯證思維,為創新意識的培養提供契機。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學生 創新意識 培養
創新是在牢固的知識搭建上,提出不同以往的新型思路,創新的培養應結合學生的能力,避免創新的啟發元素超乎學生的認知范疇,造成學生的思想壓力,教師應根據數學教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導入創新啟發內容,預留時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創新的前期是基礎的扎實記憶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師應轉變教學角色,避免滔滔不絕的口頭講授,寓教于樂完成教學任務。
一、提高興趣培養創新
興趣是求知的動力,興趣能夠持續化指引學生樂此不疲的參與互動,逐漸打消對數學的逆反心理,興趣同時也是開啟創新的閥門,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的創新意識被喚醒,不由自主表述出獨立的觀點,樹立創新的信心。例如:教學“位置”時,教師可在班級中以一個坐標軸構建創新的載體,讓學生以自己為中心,假設自己就是整個班級的中心點,那么其他的學生,包括教室中的桌椅、植物、教具等都在自己的哪個位置,一開始先簡單的指引:“我站在講臺上,處于你們的什么位置?”以學生為一個基點,表述教師在學生的“前后左右?第幾排?”而后加大難度,讓學生以兩個人為坐標,互相回答對方處于自己的什么位置?自己又處于對方的什么位置?學生每天的坐在課堂上,但對于位置從沒有過多的關注,學生的互動逐漸開始頻繁起來,樂此不疲地猜測“某某在某某的什么位置?”一些位置沒有直接的連線,學生就想到了:“在某某的后方第幾位再右方第幾位”這樣的表述形式,潛移默化摸索到數學的規律,形成了內心的滿足,興趣被充分的激發,為創新思維的培育提供了契機。
二、角色代入培養創新
學生始終處于數學的旁觀者角色上,對于數學的認知較為淺薄,教師可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入數學的情境中,在自由的氛圍中抒發創新情感。例如:教學“混合運算”時,教師可布置超市購物的情境,帶一些紙幣硬幣到課堂上來,學生被人民幣吸引,開始猜測教師想要做什么?而后教師引導學生:“現在我們在一個超市,這個超市叫什么名字呢?”學生出謀劃策最終取名叫“班級超市”,而后教師追問:“超市的老板是誰呢?”學生爭先恐后地搶著當老板,選定之后同樣讓學生嘗試扮演:“收銀員、消費者、消費者的朋友、消費者的媽媽”等角色,然后就開始拿著錢進行購物了,教師不安排劇本,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購物,學生平日里購買物品都有錢數限制,在課堂上正可以彌補心里的缺憾,有的學生要買雪糕,一下子買十根,有的學生要買洋娃娃,買最貴的那個,有的學生想要將超市里的東西全部買一遍,購物之后就要計算錢數,收銀員要算好賬免得被老板扣工資,消費者要算賬免得做“冤大頭”。在對賬中出現偏差時,學生就要重新計算,一些學生買了太多的東西,自己手上的錢不夠了,需要退回一些物品,又為混合運算增加了難度,在角色扮演中學生想到了很多的運算形式,通過更為簡便的運算提高了運算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質疑培養創新
質疑的開始意味著一系列知識的導入,教師應在課堂上引起質疑,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在質疑中突破固化的思維模式,形成個性化的認知。例如:教學“乘法估算”時,教師出示題目:“22*46”可以怎樣估算,有的學生說“20*45”,有的學生認為應該是:“20*50”,教師質疑:“為什么不是20*40呢?”學生有條理的講述:“因為46四舍五入就是50,離50差的不多,而40就沒有這樣的效果,以20*50估算更為準確”另外有的學生表述:“20*45的估算更為精確,就是相對于兩個整數較為浪費時間,應酌情而定”,學生的說法不一,在課堂上舉一反三,樹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了創造空間。
四、拓展實踐培養創新
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可通過實踐綜合數學的內容,凸顯出數學的實用性,遷移教材中的數學內容到生活情境中,回顧數學的知識點,并獲得全新的感悟。例如:教學“運算、計算器、位置……”內容后,教師可根據小學生課業還不太緊張的特點,帶領學生去春游,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到校園中轉一轉,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智慧。春游之前,教師讓學生統計春游的需要物品,一些需要購買的物品要購置多少份?統計每一個學生的需求,而后計算春游中需要花費的部分,并創新思維減少開支,例如:春游需要的交通費用,學生就聯想到讓父母接送,需要的伙食費,就自帶食物,包括水、帽子等,總體算下來發現能夠減少不少錢,不由自主為自己的創新想法感到自豪。而后春游中過馬路等情況都需要安排位置,小個子在前,那么誰在誰的什么位置都要牢記,避免有人中途走丟等等,在春游的規劃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利用數學獲得了無窮的能量,為后續數學的深化創新與探究做好了奠基。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應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在自由的表述空間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激發潛在能量,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
參考文獻
[1]王成華.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 中國校外教育,2010(3):45-45.
[2]陳方林. 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 新課程小學,2010(10):102-102.
[3]楊彩霞.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 考試周刊,2011(47):80-81.
[4]鄧玉香.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 教育:文摘版,2015(1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