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明
【摘 要】導學案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習課程的內容,對一定的情景和問題進行設計,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好的導學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幫助小學生理解掌握數學這門抽象學科。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導學案 應用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素,社會各界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關注,作為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同時,小學數學學科是一門靈活性較強,具有豐富創造力的學科,在教學中培養小學數學知識的同時,也為學生掌握數學模式,優化思維能力等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基于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情境之中,進入學習狀態,對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進行有效提升。
一、學案導學,優化設計
學案就是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教學大綱、考綱和翻閱與其相關的資料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把所學知識由教本結構變為認知結構,把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分解,提出一個個不同類型的問題,再配備一定數量的鞏固練習,編制出指導學生每一課的助學方案。學案導學就是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的創新教學思路。強調師生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實踐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學案的優化設計要有趣味性,應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夠引起注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思維;要有針對性,應立足于教學重點難點處、教學突破口處、新舊知識連接處、教學概念易混淆處、內容歸納總結處,從整體角度設計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要有層次性,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條理和梯度,設計要有層次,起點要低、臺階要小,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查閱材料、考試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可以真正處置的問題。例如,在教學“減法性質”時,我結合數字創設靈活的情境:“媽媽拿了50元幫小紅購買練習本和橡皮擦,其中練習本花了22元,寫字筆花了12元,請問媽媽還剩下多少錢?”該類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學生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地解答問題。
二、問題引領,突破難點
在課中教授階段主要是關于學案的使用情況進行重點分析,學案在課堂中的地位起到方向標的作用,至于究竟該怎樣到達目的地,還需要一定的探索和努力。教師在這個階段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在遇到瓶頸的時候,及時進行點撥,還要針對難點進行精細的講解,確保整體教學流程不僅清晰明了,而且簡單易懂。
例如: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將涉及到有關分數的學習,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學案設置中,可以增加一些問題,來做簡單的導入和清晰的解釋,如:“六分之五的分數單位是?它有多少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多少個五分之一是五分之四?九分之四中有幾個九分之一?”“四個五分之一是多少?七分之三是三個什么?”等。這些問題是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分數的性質以及分數的計算,在導學案教學中,將這些問題進行合理的安排,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的了解到同分母分數之間的關系。
三、課后整理,鞏固升華
課后整理階段主要是在導學案教學之后,學生根據學案內容,明確本節課的重要內容,通過學案中的自我檢測來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使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因此學生要學會如何使用學案、如何更好的利用學案,并要對日積月累的學案進行裝訂,確保在日后的復習中,能夠清晰掌握重要內容。
例如:這一階段的導學案教學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成果,進行不同程度的檢測和評價,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將學過的知識進行整體歸納和整理,將有關聯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得出簡明扼要的知識線索;其次就是要在這一階段對學習方法進行不斷的改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掌握學習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與此同時,教師要特別注意的是,學案教學法在課后整理階段運用的時候,要考慮到班級內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制定出適合各個水平段學生的學習。
四、反思總結,優化提升
一堂課結束之后,教師要反思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學生是否完成了課程目標,是否理解重難點問題,在下次教學中如何調整,課程活動設計是否合理,導學案的編寫是否合理。教師在反思的基礎上修整導學案。同時,教師要調整導學案的編寫。任何一種預設不可能十全十美,需在無數次修正、調整中逐步完善,導學案也不例外,教師在注重導學案編寫的科學性、目標性、探索性等原則。
如在編寫《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導學案的知識回顧中,教者設計如下:先估算345+458、500-419,再用豎式筆算下列各題并驗算。教者發現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在橫式后寫等號還是約等號,因為導學案設置的不合理,造成了學生書寫的模糊性。教者需要調整導學案,以便下次教學中再出現類似的問題。最后,教師要完善導學案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要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獲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由,但如果這些自由是無限度的,勢必會偏離正確的軌道,教師要適當引導,合理掌握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數學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和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進行導學案設計時要重點思考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還要鼓勵學生自己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以導學為主,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不斷地實踐中完善導學案設計在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沈加春. 導學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學子:理論版,2017(4).
[2]彭清林. 導學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甘肅教育,2017(7):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