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宣眉
【摘 要】語文屬于基礎性質的學科教學內容,尤其是在小學教學教育階段,語文學科的基礎性質更加突出。農村小學教育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育質量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都會產生深遠影響。針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來說,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我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高。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應用在我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科學發展,是對新課改趨勢的順應,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
【關鍵詞】農村 小學語文 以人為本 教學策略
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核心,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教育領域的具體表現,同時加強“以人為本”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也為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我國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事業對隨著我國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其教育質量已經得到了提升,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理念上依然比較落后,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性,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高效學習。基于此,本文將分析“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落實途徑。
一、整合課內外語文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的整合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內資源使用,更應該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為學生擴展教學資源,實現課內外教學資源的有效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資源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順應新課改需求,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滿足小學生的擴展性語文學習需求。此外,學校以及社會也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曹沖稱象》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有關這篇課文的歷史背景和一些有關課文內容的知識,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這種課內外資源的整合,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
為提升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和人性化水平,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群體的差異性展開分層教學。首先就是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因此在實施分層教學之前,教師應當精心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制定出適宜不同學生群體的分層目標。備課時,根據不同層次的群體制定出不同的分層教學目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完成基礎目標教學,甚至將其超越。例如,在教學《登鸛雀樓》這首詩時,教師就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將教學目標分為 A 、B 、 C 三個不同層次目標,A 層目標需要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生詞,并帶有感情的朗誦與背誦課文;B層目標需要學生能夠理解這首詩的大意以及其抒發的思想感情; C 層目標則需要學生能在完成前面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詩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有一定了解,并能簡要說明這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如此以來,能夠有效避免因統一教學目標而帶來的困擾,如耗時多、收效低。
三、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對于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的營造。首先,教師要考慮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調整,這就要求教師要全面了解教材,選擇合適教學內容。比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課文教學中,由于文章的故事性較強,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可以依據人數進行適當的分組,在表演中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其他想法進行創新,發散學生的思維。通過上述類似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利于知識和情感教學目標的實現。此外,教師還要注意教學任務的設置難度,要確保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下能夠完成,但是也不能過于簡單,要在教學任務的完成中促進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四、轉變師生角色,提高課堂效率
傳統的教學觀念在短時間內很難形成變革性的轉變,因此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大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觀念雖然在逐漸改變,但是幅度小、速度慢,呈現在教學效果中并不明顯。課堂依然存在著“教師主宰課堂”的現象,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偏重對教學知識的單向傳授,致使課程改革流于形式。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發揮,只是被動的聽講。因此,農村小語文村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有選擇地引進和吸收改革成果,促進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的角色必須由“主導型”轉向“引導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合理設置問題梯度
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其認知特點和思維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能力。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往往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事物認知過于膚淺,很多時候理解皮毛就覺得滿足。鑒于此,語文教師要適當引導,將學生思維帶入到深層次探索中。通過提出探索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主動理解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在小學階段,班級學生人數通常在20人左右,教師想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精細指導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教師在教學互動中應該注意對語文學習方法的滲透和學生的語文思維的養成。另外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原則,教師要依據學生情況創設問題場景,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設置問題時多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針對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大問題的難度,針對班級中的后進生就可以適當降低問題的難度,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六、結束語
總之,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會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整體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起農村基礎教育發展,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因此基于當前我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教師應該充分研究有效教學手段,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支持,促進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志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29(52):198 -201.
[2]余學德. 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管理[J]. 考試周刊,2014,18(25):327 -328.
[3]楊愛紅. “以人為本”組織小學語文教學[J].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3,96(75):156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