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華 鄭妃丹 張志國 陳遠龍 陳志強
摘 要:中山市石岐楊仙逸小學通過開發跆拳道運動校本課程、編排跆拳道操、落實2-6年級每班每周一節跆拳道課、開辦跆拳道運動興趣小組及競技訓練組等等管理模式,并結合各種測量方法和小學生心理評價方法,對學校實施跆拳道校本課程管理模式下學生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發生的變化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跆拳道運動在貫徹落實體育.藝術“2+1”精神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跆拳道校本課程模式的實施對營造學校校園積極向上的氛圍和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跆拳道有利于塑造小學生良好的人格和心理素質,增強防護意識、掌握防身技能。對促進小學生彈跳、柔韌、反應、速度、力量、肺活量等身體素質的提高效果顯著。
關鍵詞:跆拳道;校本課程;小學生;體質健康;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1.007
1 研究目的
跆拳道(TAEKWONDO)是一項運用腳進行博擊格斗的朝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其靈活多變,豐富精妙,優美瀟灑的腿法著稱于世,被稱為一門踢的藝術。跆拳道運動使人獲得新生,使人對生活充滿自信,是對人心靈和身體的綜合訓練而不是簡單的運動,學跆拳道不僅僅是為了增強體質或者訓練某種技巧,更多的是為了鍛煉自已的精神和心理以達到一種較高的人生境界。
近年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下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在不斷發生,這無疑是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攻關問題。讓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體育思想,同時樹立正確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水平是我們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體育藝術2+1項目工程以及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等重要舉措,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增強學生體質的需要,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ii]
鑒于此,本研究以廣東省中山市楊仙逸小學3-6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各種測量方法和小學生心理評價方法,對學校實施跆拳道校本課程管理模式下學生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發生的變化進行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期刊數據庫(維普)、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及其他網絡資源庫,查閱了大量的有關跆拳道方面的研究文獻資料。通過大量閱讀文獻資料,了解和掌握了前沿的研究現狀,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現實依據和理論基礎。
2.2問卷調查法
制定學生及家長的相關問卷。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采用重復測試的方法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前后兩次對被調查者(時間相隔兩個星期)發放調查問卷,對前后兩次問卷進行顯著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信度為0.86,可信度較高。在問卷的效度方面,筆者采用專家評判法,請教了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6位教授,對該問卷的測試指標和研究內容的符合性做了評判。教授們普遍認為所設計的測試指標比較恰當地代表了所要研究的內容,具有較高的效度。
2.3 數理統計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 軟件包進行處理,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與組內變量均采用t檢驗,p<0.05 為顯著性差異水平,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水平。
3 結果與分析
3.1 楊仙逸小學跆拳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現狀分析
3.1.1 近年來我校開發與實施跆拳道校本課程的管理模式
我校跆拳道隊自2006年組建以來,得到了市區領導和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09年12月被授予“中山市跆拳道傳統項目學校”,2012年被評為“中山市優秀跆拳道課余訓練學校”, 短短的幾年時間,便不斷發展壯大,并躋身全市、全省等高水平比賽行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驕傲的成績。圖1顯示,作為跆拳道傳統項目學校,在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的關心領導下,我校實行了德育處、教務處、總務處三部門聯動,積極探索與實踐,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該項目貫徹推廣的有效措施,包括每年投入10000元的推廣經費;開發及編寫了跆拳道校本課程;編排了一套簡易實用的跆拳道操,跆拳道操成為學生每天大課間必練的項目;2-6年級每班每周必須上一節跆拳道課,而且由班主任跟班上課,保證了課堂質量和安全;成立了校級跆拳道訓練隊競技隊及表演隊,每天早、午、晚進行系統訓練,訓練時長超過2.5小時;保證每天大課間4分鐘的跆拳道操練習;每學期一次校級跆拳道比賽及跆拳道操比賽;經常受邀參與社會公益性表演等等,起到了良好的普及推廣效果;總務處按照標準建設好500平方米的跆拳道訓練室,按要求配備了跆拳道器材,落實教練補助等等部門聯動機制,實行了循環的管理模式。這些舉措都極大地推動了跆拳道運動校本化的進程,營造了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3.1.2 近年來我校學生參加校內外跆拳道訓練情況分析
表1調查結果顯示,近6年來,我校學生參加校內外跆拳道興趣訓練的人數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從2009年的21人增加至2014年的121人。說明自從跆拳道運動在我校不斷發展壯大后,學生對跆拳道運動認同度也在不斷提高,興趣也在不斷增大,跆拳道運動已經深深地根植于學生的心目中。
3.1.3 學生參加跆拳道運動的形式
表2調查結果顯示:“參加俱樂部”、“與同學或朋友一起鍛煉”已成為學生參加鍛煉的主要形式。學生比較喜歡集體鍛煉,在集體活動中可以培養信心和勇氣,比如,集體鍛煉的氣氛比較輕松又可以相互交流文化知識和技術,擴大知識面,對跆拳道技術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3.1.4 近五年來我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跆拳道比賽的情況
表3顯示:學生參加比賽的級別很高,獲獎情況也比較理想,但參加比賽的頻率低,一年才參加一次比賽,參賽人數少,這說明學校組織學生參加跆拳道比賽有限,導致學生、教練員獲得與外界的交流、積累經驗的機會受到了限制,掌握跆拳道技術的程度和經驗得不到反饋,不利于更好地進行教學和訓練。造成此原因是:學校組織跆拳道比賽比較少、學校經費對此方面投入有限、學校跆拳道的賽制不完善等。
3.1.5 近五年來我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表演的情況
表4顯示:近5年來,楊仙逸小學學生跆拳道表演隊參與的社會公益性表演次數呈上升態勢,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很多的表演機會,通過參加表演活動可以很好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理素質,激發學生練習跆拳道的熱情。同時通過更多地走出校門,也是一條更好地起到宣揚學校特色,展示學校辦學理念的有效途徑。
3.1.6我校學生獲得跆拳道等級和跆拳道段位的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從數據上了解到學生已獲得跆拳道級位證書和跆拳道段位證書的學生人數并不理想,獲得最高的段位黑帶二段只有3人的占0.5%,這說明了家長支持、行政支持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驗證,從而間接影響了他們參與跆拳道運動鍛煉的積極性。
3.2 我校開展跆拳道項目以來學生身體素質的對比分析
表6反映了2010年-2013年我校3-6年級學生身體素質情況。三年級男女生的身高分別從130.35±5.56和130.1±5.55增加至134.62±5.4和134.59±6.73,四年級男生從136.86±5.43增加至140.64±6.11,五年級男生從142.13±6.32增加至145.96±6.43,六年級男女生分別從148.6±7.24和147.07±6.12增加至152.3±7.05和151±6.65,統計學處理呈現顯著性(p﹤0.05);從肺活量指標來看,2013年的指標均比2010年有所增加,統計學處理結果呈現顯著性(p﹤0.05)。說明通過這幾年的跆拳道校本課程的深入實施,學生的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發生了改變,得到了提高。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跆拳道運動在我校開展以來不僅受到學校學生的喜愛,而且得到了領導及家長的高度認可,在貫徹落實體育.藝術“2+1”精神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1.2 跆拳道校本課程模式的實施對營造學校校園積極向上的氛圍和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4.1.3 跆拳道有利于塑造小學生良好的人格和心理素質,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小學生克己、忍讓、誠信、兼愛良好品德形成,提高自理能力、增強防護意識、掌握防身技能。
4.1.4 跆拳道校本課程的實施對促進小學生彈跳、柔韌、反應、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的提高效果顯著。
4.2 建議
4.2.1 加大跆拳道運動的開發與研究,擴大跆拳道運動在學校的推廣。
4.2.2 加大經費的投入,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能讓人進來學校就感受到跆拳道文化的濃郁氣息。
4.2.3 引進跆拳道專業技術人才,壯大師資力量,促進跆拳道特色項目在該校的蓬勃發展。
(注:本文是教育部重點課題子課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究”子課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趙紅衛.試論我校跆拳道的現狀與發展[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5(3):92-93.
[2] 楊微.石家莊小學開展跆拳道課的研究——石家莊市六所小學實施跆拳道課的個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7.
[3] 陳永勝.小學生心理健康叢書—小學生心理診斷[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2.
[4] 王冠華.一場學生賽事的冷思考[J].體育師友,2014(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