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閱讀,以讀促悟,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讓他們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從整體向重點內容進行過渡,把握課文的深意。在閱讀環節,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閱讀積累知識,提升語文綜合素質,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解;感悟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從整體上理解課文,抓住課文的主線由淺入深地進行探索,通過閱讀和思考的有效結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深入探究課文中蘊含的情感,讓學生通過情感和作者進行交流,讓他們受到課文中情感的熏陶,使語文能力和對課文的理解獲得升華,實現高效的閱讀教學。
一、 設計教學情境,在閱讀中加深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自主探究時,不僅要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解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還要注重閱讀環節,讓學生通過閱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在閱讀中深入探究作者透過文字傳達的情感和內涵,讓他們深刻把握課文主旨,體會課文中描寫的情境。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閱讀情境,讓學生從傳統的閱讀方法中走出來,在情境中分析課文內容,激活學生思維,使他們在主動探索中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蜜蜂》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他們說一說自己了解哪些動物的習性和特點,對動物的特點做過哪些觀察和研究。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說出了自己觀察過程的小動物。在思維活躍的狀態下,教師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容,結合生活體驗分析課文內容,體會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向法布爾學習,要養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習慣,不斷在探究中獲得新的收獲。
二、 由淺入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語文思維的局限性,他們在閱讀課文之后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重難點內容,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況進行引導,使他們由淺入深地掌握課文內容。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通讀課文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內容,然后抓住課文的主旨深入探究重點段落和句子。通過從整體到部分的閱讀方式,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不是讓他們自由閱讀,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淺入深地探究課文內容,通過思維的深入發展使他們掌握所學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照通讀、深入分析、細心品讀的層次進行閱讀,發展他們的閱讀能力,讓他們成為主動閱讀的探索者,在閱讀中獲得新的發展,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三、 精心設計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方向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閱讀進行深入學習。在探究過程中,由于學生掌握的知識有限,不能深刻把握課文的主線和閱讀方向。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方向進行指導,使他們能抓住重難點內容進行反復閱讀和探索,挖掘重難點內容中的隱含信息和蘊含的情感,使他們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深意。通過教師對閱讀方向的指導,學生在閱讀環節的效率有效提高,他們能通過閱讀掌握課文主旨,沿著課文中事件的發生經過進行探索,最終深刻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抓住周恩來立志讀書的原因,通過深入思考感受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信念。
四、 運用電子書包進行閱讀,激發閱讀主動性
電子書包進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內容,新穎的閱讀形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運用電子書包進行閱讀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對他們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對課文理解存在問題的地方,對他們進行指導,使他們的語文思維能夠深入發展,真正掌握課文內容。利用電子書包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完課文后,可以利用電子書包檢測自己的閱讀效果,通過測試找出對課文沒有深刻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閱讀和思考。把閱讀和檢測聯系起來,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效果和閱讀能力有了清晰的認識,能讓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通過閱讀掌握課文內容。利用電子書包,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閱讀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內容,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發展有語文綜合素質,實現高效的閱讀教學。
五、 加強閱讀交流,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積極閱讀時,要讓他們把閱讀的感受說出來,通過相互討論找出對課文理解不同的地方,在反復閱讀和探討中促進語文創新思維的發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閱讀交流中,教師要用心傾聽學生的看法,對他們進行及時引導,促進他們思維的深入發展,讓他們能夠從其他視角分析課文內容,深刻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啟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內容,然后在小組進行交流討論,說一說課文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啟示。通過交流討論,學生深刻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使他們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在拓展環節,教師可以提出拓展學習要求: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今天課文中所說的這些,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繼續探究。在拓展環節的引導下,學生在課外時間會主動進行閱讀,發現更多大自然的啟示,豐富他們的語文知識,使他們的語文素養在閱讀中獲得提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能增加學生的知識量,讓他們的視野拓寬,掌握多方面的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多樣化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閱讀,通過認真閱讀體會課文,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和閱讀感悟。在閱讀環節,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他們利用閱讀促進語文思維的發展,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 楊舟.新課程背景下小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導”[D].華中師范大學,2010.
[2] 李霓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 林君芬,趙建華,鄭蘭楨.電子書包:探索個性化教育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技術和新實踐的三方對話[J].教育信息技術,2013.
作者簡介:周廣超,二級教師,山東省曲阜市,山東省曲阜市陵城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