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智慧的積累。中等職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人格素質、提高學生文化修養、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在中等職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的方法和討論,并希望對中職語文教學有所貢獻。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
中等職業教育的核心要求是培養符合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必須注重滿足中等職業教育的核心與目的,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符合整個社會發展的杰出人才。否則,倘若我們偏離這一條件,中職教育將顯示一個落后的發展趨勢,從而導致文化在當今社會的滅亡軟實力在國家的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們的國家有5000年的文化歷史和文化背景的起源,我們必須為偉大復興的傳統文化做出貢獻,增強軟實力和確保它在國際競爭中的主導地位。中等職業教學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中進行變革,以增加其傳統文化的滲透。
在教育部發布的2014年的《中等職業學校語言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中國的課程對人類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課程的宗旨是促進人類文化的進步并吸收優秀的民族文化,提高學生的意識形態和道德素養的科學和文化成就。從這個角度看,新的教學大綱賦予了中國主體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神圣使命。特別是中職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有效途徑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學,培養和提高中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 中職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中職學生的培訓主要目的是以技能培訓為基礎。由于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就業需求,學生對掌握職業技能、學習實際操作能力、關注職業發展趨勢等都十分重視,但忽視了漢語等基礎課程學習。根據學校學生的調查數據,只有10%的中等職業學生喜歡上漢語課。漢語學習動機中專業因素的比例較大。中等職業學校的“重專業而輕基礎”現象十分嚴重。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傳統文化和教育主要是愛國主義教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是升國旗、奏國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根據這項調查,學生們在學校每周的升旗儀式上都不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同意升國旗。此外,調查還發現:通常通過網絡、電視、關注學生的國家事務較小,超過80%的學生的表現不看政治新聞,教室電視主要用于觀看娛樂節目;75%的學生喜歡瀏覽網上八卦,但近年來,對國家來說,重大事件發生了,幾乎一大半人不知道。作者曾經問過學生,新中國成立是什么時候,只有少數幾個學生知道。真的很令人震驚。
與全國高等教育體系相比,中等職業學生的人文素養薄弱,學習意識較低,學習成績差。許多學生有強烈的自卑感,這使他們對學習和熱情失去興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缺乏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二、 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中等職業語文教材的主要內容是經典的教學內容,更多的是詩歌、散文等,但缺乏對傳統文化的介紹。通過有意將傳統文化內容融入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豐富語文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形式,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雖然教科書中沒有很多傳統文化,但大多數都是從過去繼承而來的。如果想徹底了解它們,仍然需從傳統文化的方面入手。
傳統文化的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思維和行為。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所引用的語言,是古人表達的高尚、正確、積極的思想,能夠有效地指導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特別是儒家道家學說,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表達,也從中國古代的角度教育學生,傳播積極、正確的思想。
三、 如何把中華傳統文化注入中職語文教學中
中國傳統文化如何注入中職語文教學中以下的方法希望能帶來靈感:
(一) 通過營造良好情境讓學生真切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中職教學里面必不可少的一個平臺。在傳統文學中,情感的表達往往含蓄,在這一背景下,傳統文學中充滿了情感的表達,晚清的樹木,橋梁,然而,他們的夢想,生命是短暫的,悲傷的分離和歡樂的結合勞動。這些復雜的情緒或情感的場景在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如果想讓學生進入真正的工作經驗,工作,指導學生進入每一篇文章特定的氛圍,讓學生通過學習古代文學和詩歌,不僅氣質,而且在情感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充分激發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學習。
(二) 通過傳統文化的解釋,培養學生對于中華文化強烈歸屬感自豪感
在當今的網絡時代,多元文化主義對年輕人的影響很大。在這種背景下,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非常弱。在這方面,為了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老師在教學課程的課程教學之前,常常引用一些著名文化學者的言論,在所有國家中,中國文化的評估同意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更好地繼承中國文化背景的理解學生,可以產生欣賞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職業教師通過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名人欽佩和愛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鼓勵精神,有強烈的自豪感和歸屬感的中國傳統文化,未來有一個自然的學習興趣。
(三) 通過古為今用,聯系古今來拉近古代與現代的文化距離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很容易被學生們認為是老觀念,老了,今天是不合時宜或不恰當的,但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我們有一種微妙的影響,也可以成為我們今天生活中可見的傳統文化的影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書籍,每個人都知道,相對傳統文化和擴展。
總之,語文教學具有傳統文化的優良部分。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注入傳統文化,從而更好地提高中等職業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職業資格。近年來,校園文化一直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幾乎一無所知,他們甚至忽略或忽略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那么這個國家就沒有未來。因此,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積極學習傳統文化,提高傳統文化素養,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的責任。因此,人們應該采取有效的對策,以確保中等職業語言教學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這篇文章中,它詳細闡述了它的意義和措施,希望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后,中國的教師可以從中學習。
參考文獻:
[1]楊婷.地方文化引領下中職語文實踐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7).
[2]王真東.論對職業學校學生社會性動機的誘導[J].教育評論,2014(6).
[3]石亞軍,趙伶俐,等.人文素質教育: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林靜,江蘇省南京市,南京浦口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