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模式不拘一格,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總結出針對性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模式重在培養閱讀能力,合作展示教學模式能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興趣,寫作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的全力參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索
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分支,因為其學科的綜合性、文化性、基礎性,語文的教學本身就顯示比較復雜的特點,既要注重學生語文知識的儲備和積累,又要注重語文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還要重視品質和情操的養成,所以語文教學作為一項基礎教學,更顯得重要,也顯得復雜。基于語文教學的目標的復雜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就要避免流于單一。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不但能適用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還能適用于不同的教學群體,是語文教師要總結和探究的重要方面。
一、 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究
小學語文是一種綜合性教學,語文能力的培養是最重要的,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基礎,也是難點。如何把握閱讀教學呢?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教師要根據長期的教學經驗和案例,總結出一套適用范圍廣泛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模式核心在于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培養。首先要抓緊課堂時間,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閱讀的訓練、閱讀知識的灌輸,以及閱讀興趣的培養。比如教師在講授《桂林山水》一文時,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讓學生首先熟悉字詞句,然后熟讀課文的流程。在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在保證學生字詞識記正確的情況下,首先進行閱讀訓練,教師可以進行感情朗誦,引導學生品鑒、欣賞文章美感,也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把握文章的結構、感情等。這樣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首先對于閱讀產生興趣,也引發學生的重視。其次可以將經典課本文章進行最大化地利用,讓學生在欣賞文章的同時,提升學生文章鑒賞能力,是一舉多得的教學模式。再比如,教學《趵突泉》一文,教師可以首先帶領學生解讀文章的結構,在結構清楚的基礎上,揣摩作者謀篇布局的心意,然后引導學生解讀段落、篇章之間主旨上的聯系,這樣的訓練就是以閱讀為主的教學。
二、 小組展示教學模式的探究
小組展示的教學理念和合作學習教學方法一脈相承,但是區別于小組合作。在小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和開展范圍是有限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因為小學學生在紀律、合作、團結以及共享等理念方面的認識,還處于起始階段,所以這樣的教學模式只能作為一種輔助,而不能作為主導模式。小組展示就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模式,在語文教學中更是常用。小組展示的核心是小組合作的過程,但是展示是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這一模式的基礎。沒有小組展示,就沒有徹底貫徹這一教學模式,那么這樣的教學無疑是事倍功半的。例如,在教學《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一節課文時,角色扮演就是很好的小組合作方式,學生在自行組成合作小組或者根據教師安排組成小組后,進行短暫的分工和訓練,最后在課堂上進行集中展示,這就是該模式的基本過程。那么教師在集中展示的時候,就要充分發揮這一模式的教學優勢,每一小組的展示,都是對于文章內容、文章中心思想、相關字詞知識以及寫作背景的學習,教師要充分把握這樣的教學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完成。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模式,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三、 作文教學模式的探索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作文教學不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語文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豐富情感,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等,也能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助益。寫作教學模式中,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進行仿寫,所有的技能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寫作更以模仿開始,如何模仿,模仿什么,模仿效果如何,這都是寫作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如何模仿是引導學生正確模仿作者的行文構思、謀篇布局,模仿作者詞句運用能力,模仿作者情感升華和主旨提煉的方法,教會學生模仿不是抄襲。模仿什么就要靠教師的把關作用,什么樣的文章是學生應該效仿的,什么問題可能是共性的,需要學生力圖避免的,學生模仿寫作效果如何,也需要教師能做出及時公正的測評。其次,寫作模式教學需要教師及時的批改和修正。學生的作品是最好的教學素材,所以學生的文章或者片段是寫作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應該盡量保證在詳細了解和批注學生的作文的基礎之上,進行針對性指導,甚至個性化的指導。事實證明,學生在教師批改意見之后的重新寫作,一般會有突飛猛進的進步,這既得益于教師的針對性修改,也得益于教師對學生作文、思想、觀點的進一步思考,能走進學生的思維,然后據此進行輔導,收獲明顯更大。
參考文獻:
[1]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93-94.
[2]邊會艷.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D].河南:河南師范大學,2013.
[3]王靜,楊紅偉,任建華.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及課例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1(12):97-98.
作者簡介:
喻亭朝,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先鋒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