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學校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的有關內容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將滲透德育教學與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有效地結合。本文根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意義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有關策略
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意義
1. 有利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小學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但是社會上良莠不齊的信息經常會影響學生三觀的形成和發展,甚至會使學生誤入歧途,從而影響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的有關內容能夠改善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熱愛祖國、關心他人,所以說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有效地滲透德育教學的有關內容,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2. 有利于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發展要求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經常會出現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發展脫節的問題,這樣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同時這樣還會抑制學生的客觀發展,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沒有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結合,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滲透德育內容能夠改善這樣的問題,教師滲透德育內容首先就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就避免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發展脫節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滲透德育內容作為提高教師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
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有關策略
1. 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搜集有關的德育素材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教材中不僅蘊含了大量的知識內容,而且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德育教學內容。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例如教師在教學《詹天佑》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內容,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到詹天佑的哪些事跡”,學生積極閱讀教材中的有關內容,在閱讀之后,學生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的學生說“他為了完成鐵路設計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還有的學生說“不管天氣多么惡劣,他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剛剛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下面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下詹天佑的有關事跡,讓同學們加深對詹天佑的認識”,教師以這樣的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教師接著說“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后,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后嘖嘖稱道,學生在聆聽教師講述的故事內容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然后有的學生說“我們在生活中應該積極向詹天佑學習,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還有學生說“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德育水平。
2. 聯系實際,將課外活動與滲透德育進行有效地結合
課外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同時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開展的課外活動當中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聯系實際生活,將課外活動與滲透德育教學進行有效地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例如教師在教學《一面五星紅旗》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組織學生對學校中旗桿上的國旗進行觀察,然后向學生講述有關國旗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同時也說明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前人用鮮血換來的,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這樣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國旗的認識,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提高了自身的愛國熱情。
三、 結語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搜集有關的德育素材和聯系實際,將課外活動與滲透德育進行有效地結合的方式積極將德育教學內容有效地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孫映霞.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5):98-99.
[2]戴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258-259.
作者簡介:
黃紅英,廣東省佛山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逢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