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慣改變命運,習慣鑄就命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個老師以及家長所追求與期待的!學校在作業常規抽樣檢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數學作業格式不規范,畫圖不用尺子鉛筆畫,有些學生字跡潦草,涂改現象嚴重,數學能力和素養也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呢?本文結合自己平時對學生數學作業規范書寫的實踐探索,就小學生數學作業書寫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一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作業;書寫規范;素養養成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對于各種習慣,小學生容易形成,也容易改變。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矯正他們不良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在眾多的習慣當中,其中一種就是數學作業書寫規范習慣。
一、 學生數學作業書寫主要存在的問題
1. 書寫字跡不規范
由于做作業時不集中注意力,常常會看錯自己所寫的運算符號或數字,書寫馬虎。除了文字字跡潦草外,就連幾個數字都寫的不規范,有的還歪歪扭扭的,如“1”和“7”不分,“3”和“5”不分,把“+”當成“÷”,“0”寫快了看成“6”“8”等等。
2. 書寫格式不規范
主要體現在脫式計算時等號的位置不對,比較隨意,每做一題不空行,題與題之間很籠統;在解方程時犯過程錯誤,不寫“解”字、無“x=”或者“x=”的位置不對;不會合理利用草稿紙,把不必要的步驟省略掉,導致解題的步驟不夠簡練等等。
3. 卷面安排不合理
不會合理安排書寫位置,沒有統一的卷面布局。主要表現有書寫很隨意,哪有空地方就往哪里寫,甚至會出現字上有字的現象。還有各題之間行距過小,如做分數運算的時候,往往比較雜亂,缺乏審美觀。
二、 數學教學中加強規范書寫習慣養成的措施
(一) 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的策略
1. 訓練學生。我們訓練目的不是為了培養書法家,而是為了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坐姿和“一點一橫練好字”的習慣,做到提筆就是練字時,作業字跡清楚,卷面整潔。
2. 隨機指導。在學生完成作業過程中,教師要巡視,一看到學生有坐姿不正確的,要及時把他糾正過來。看到學生握筆姿勢不對時,一定要把他改正過來。通過長期不斷的監督、提醒、糾正,學生慢慢就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習慣了。
(二) 統一規范作業書寫格式的策略
通過收集學生平時數學作業書寫不規范的實例,并在收集過程中,我們開始關注學生數學作業書寫不規范與數學成績好壞之間的密切聯系,初步思考如何規范學生數學作業書寫格式的問題。并出臺了數學作業書寫規范的具體要求:
數學作業書寫規范要求
1. 一至三年級用鉛筆寫字,四至六年級用中性筆寫字。努力做到認真思考,字跡端正、清楚,符號規范,不得涂改、潦草。
2. 作業本上作業第一行寫日期內容,然后另起一行寫題目,開始解題,每兩題之間空一行。每題前都要在左邊寫上與課本題次一致的題號。在老師批改后空2-3行再寫第二次作業。
3. 計算題:一步計算直接寫等號。如要列豎式則寫在橫式下面正中間的地方。兩步以上計算要用遞等式,橫式前空一個等號位置,等號對齊。數學豎式分行寫,數位對齊,豎式下的橫線要畫直,與橫行平行。
4. 解方程:“解”要寫在題次格的左邊,“設”要離“解”約半厘米,按課本的格式規范書寫。
5. 解決問題:列式離題次格約半厘米。若用綜合列式解答,最后寫上單位名稱;若分步列式解答,每步要標明序號,單位名稱加:“括號”,如25(千克)。
6. 答語要按題目要求書寫完整,答后面要有“:”,結束要有“。”
7. 分數應占兩行,分數線畫在橫線上。
8. 作圖題:一律用鉛筆作圖,要運用圓規、直尺、三角尺作圖,按要求標上字母或數字。連線題要求用尺子比著連直的線。
9. 不準在作業本上亂涂、亂畫、打草稿。局部有錯,用兩條橫線或兩條斜線劃去;如果整體不要,用直尺畫成長方形的框工整地寫上“不要”兩字;如果剪貼,要和本子的格子線重合。
10. 整個數學作業簿要保持整潔,不可在作業簿上打草稿。師生不得隨意撕毀簿中的頁面,保持整個簿本的完整。
11. 對于書寫潦草及格式不合要求的作業,在考試時無分或逐題減分。在平時做作業中錯題較嚴重的作業要求學生部分或全部重新完成。
12. 草稿本要統一格式:把草稿本每一頁分成兩個區,在每一區最上面設立“內容日期”區。下面用來做題或者進行計算分析,要求書寫時做到工整,要“一題一稿”。內容是列豎式、舉例子、畫圖等。如填空:1. ——,換一行2. ——。
數學作業書寫規范要求出臺后,堅持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1. 讓學生知道具體要求怎么操作。數學老師給每位學生發一張數學作業規范要求,用一節課時間講解具體怎么書寫,有些要邊講解邊示范。讓每位學生都明白,遇到哪類數學作業該采用哪種書寫格式,且草稿本也要統一格式。并把數學作業書寫規范要求在班里也粘貼一張。
2. 不按要求書寫一定要改正。書寫要求明確后,接下來就是規范的階段,對不符合要求的學生一次都不能放松,不符合要求就一定要重做,這樣學生的心里就形成了做題必須按照格式要求的習慣。教師千萬不能得過且過,心太軟,否則你就前功盡棄了。因為學生跟老師之間的關系就像彈簧,你強我弱,你弱他就強,我們一次要求不到位,他們就會抱著僥幸心理。
(三) 強化作業書寫規范的策略
1. 借助規范的板書和批改來強化
首先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把老師作為崇拜的偶像,喜歡模仿老師的言行。在做這項研究期間老師們在寫板書的時候會情不自禁想起自己對孩子們的要求,從而板書也就越來越規范了,而且還能堅持美觀、整潔的板書展示給大家。久而久之,學生的頭腦中就會首先建立起書寫的“模式”,產生“我們本來就應該那樣寫”的心理。老師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就演變成學生的行為。在做鞏固練習時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按老師的規范去書寫,慢慢就變得整齊、清楚。
其次,老師的規范批改也是很好的示范材料,一個老師能時時、事事注重細節,哪怕是優美的畫勾,規范的批語,等級的給予,便讓學生認為這是一位嚴謹的老師,我們也應該學習老師注重細節和完美,這樣能給學生很好的榜樣效應。
2. 借助教師嚴格要求來強化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明確了作業書寫的要求后還需長時間不斷強化和訓練,才會形成一種習慣。師生關系猶如彈簧,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在書寫方面這一點尤為突出,實踐告訴我們:一個書寫要求嚴格的老師所教的學生做事常常顯得井然有序。
每一塊數學知識,都有規范的書寫要求,教師要提出統一規范的書寫格式,對作業書寫要求不能時而嚴格時而寬松。如豎式計算,列豎式時要求相同數位對齊、進位時要把進上去的數寫出來,橫線要畫直,如果教師從新授課開始一直這么要求,并加強豎式計算的練習,久而久之學生便養成了這種書寫格式,大大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3. 利用各種途徑的評價來強化
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需要利用不同途徑進行強化,其中評價的改變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優秀作業展評。學校數學教研組每學期要舉辦作業展。通過豐富多樣的作業展評規范、認真書寫能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同學們通過認真翻閱每一本優秀作業,規范的書寫、美觀的字體,潔凈的作業本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參展后,一些同學所言:“這些作業書寫得真漂亮,讓人看了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今后我決心把每頁作業都寫得干凈整齊,”“我要向他們學習,把字寫得更好。”
(2) 表揚激勵。學生在做作業時教師及時巡視,發現書寫規范的學生要及時表揚,暗示學生老師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書寫情況。比如“你的作業書寫進步很大,前兩天還把數字寫反了,現在不僅改正了,還寫得很漂亮,以后繼續保持。”也可以寫評語表揚,如100+清楚美觀。通過表揚,讓其他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規范作業書寫很喜歡,引導他們自覺認真書寫。
(3) 物質獎勵。除了給予學生精神上的激勵外,每天作業有100+五角星或笑臉的,就獎一個青柚子,10個青柚子換一個黃柚子,5個黃柚子換一個金柚子,3個金柚子可以換一個玩具或一塊巧克力等。讓學生保持對書寫訓練的熱情。
4. 借助家長不斷監督來強化
(1) 告家長書。我們通過《告家長書》,讓家長知道數學作業書寫規范的具體要求,爭取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孩子早日養成良好的數學作業的書寫習慣。
(2) 利用家校聯系冊溝通。每天利用家校聯系冊的形式相互反饋學生在家在校的數學作業書寫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習慣改變命運,習慣鑄就命運”。任何不良習慣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老師們在教學中加以注意,相信學生一定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作者簡介:
洪霞,浙江省衢州市,衢州市常山縣輝埠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