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可以培養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的養成,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以后的教育工作中,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圍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展開探討,以期能給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許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學會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不僅是一個知識學習的過程,還是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過程。在小學教育實踐中,由于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小學數學教師往往會將課本上的知識系統地傳輸給學生,課堂講解習題,課后布置作業,學生也會比較配合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任務,但結果往往是由于教學模式單一,學生機械性學習,從而導致學生問題意識淡薄,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害怕回答錯誤或者性格原因,不敢提出問題或者不敢質疑,學生的學習處于盲目接受的狀態,不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意識的培養。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探究的主體意識,從而具備利用小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是以課堂教學問題為載體,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形成主動研究知識的不竭動力,從而提升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的掌握水平,在新時期教育形勢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展開探討。
一、 更新觀念,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提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從而真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思想,掌握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始終未能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未能真正認識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種現狀,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實現由教學主導者向引導者的角色轉變,創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能夠有效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從而增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積極思考和回到問題。由于小學生心理特點,對于事物的理解較為感性,缺乏數學思維能力,因而,當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時,部分教師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導致學生自信心受到打擊,進而不敢回答問題,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讓學生盡量去思考、去猜測和探索,并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進行驗證。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在討論中肯定學生的思路和方法,從而使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并不斷嘗試創新。
二、 創設問題情境,使提問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
敢于提問僅僅是問題意識培養的第一階段,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積極促進學生向“想問”發展,使課堂提問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由于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大部分學生的認知活動以興趣和好奇為取舍標準,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善于發現和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在教學活動中,適時拋出錯誤的觀點和問題引導學生質疑,使學生自發地進行思考和研究,從而自發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結合教材內容中的知識點,創設一些內容新穎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意識,進而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三、 給學生充分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注重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教師要善于創造問題情境,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預先設置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空間和時間,以便于學生獨立去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感受到提問的快樂。以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為例,教師組織學生利用12個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出長方形形狀,旨在使學生直觀地感受長方形的面積包含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如何以這些小正方形擺出最大的長方形?”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部分同學擺出中空的圖案,部分學生拼接出矩形的圖案,此時教師讓學生計算出圖案的面積,引導學生通過計算包含正方形形狀的數量即可得出面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結論性的知識,而是與學生共同思考、探索知識,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進行深入研究。
四、 “善待”學生的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由于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有限,提出的問題往往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更多的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正確認識學生提問的意義和價值,不論學生提出什么的樣的問題,教師都不應質疑和詰難,而是應善待學生的提問,肯定學生的想法,并通過對問題本身進行討論加以解決,或者由其他學生進行回答,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信心。對于具有一定價值和新意的問題,教師不僅要表揚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還應該表揚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進而有效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問題,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和榜樣示范作用。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提問時,應注意詞語是否恰當,謹慎使用“很好”“非常好”“不對”等詞語,否則,學生的思路會被教師引導,進而影響了學生思考的連續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盡量使用中性的評價,如“這個想法不錯,我們還能補充點什么?”從而針對性鼓勵學生,拓展學生的思路,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探究。
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由此可見,問題不僅是思考的起點,也是推動學生思考的不竭動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教師也應認識到,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遵循教育規律,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善于挖掘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點,巧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探尋問題的答案,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真正使數學課堂更富情趣。
作者簡介:
宮玉新,山東省鄒城市,山東省鄒城市大束鎮匡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