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鍛煉能力是指學生在自主情況下完成練習和身體鍛煉的能力,這對學生鍛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學生帶著明確的鍛煉目標,采用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就會積極地參與到運動中,進行鍛煉,完成自我鍛煉。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產生自我鍛煉意識,在實踐中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將陽光體育精神傳播。
關鍵詞:初中體育;自我鍛煉;身體素質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發展,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每個教育者所關心的問題。可是目前的體育課往往是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從事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和體育活動,學生并沒有主動鍛煉的意識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消極地進行著各種運動,對于有效運動方法和運動策略并沒有深入探究。學生整體表現出一種輕視體育課,漠視體育鍛煉的傾向。基于此,教師注重對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待鍛煉的態度和意識,實現學生思想上的轉變,主動地進行自我鍛煉,形成健康的體魄。
一、 加強學生自我鍛煉意識培養
思想決定行動。只有學生從思想上發生了轉變,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重要意義,才能夠重視體育鍛煉,進而產生自我鍛煉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過程中。學生有了鍛煉的意識就會自覺地分析自己的鍛煉,關注鍛煉的內容,關注鍛煉的方法,發現鍛煉中存在的問題,并且主動地去解決這些問題。為了培養學生自我鍛煉意識,教師要從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和對學生的影響來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意義,使學生從思想上發生轉變,進而在行動上可以改變自己,積極地參與到不同的體育運動中,產生運動的欲望。例如教師可以用具體的數據來告訴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如有資料顯示,我國中青年知識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率的3倍;在對某所學校的5000名教師進行體檢時發現高達75%以上的人患有頑疾;科研單位高級知識分子的抽樣調查材料表明,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58.52歲……教師可以用這些具體的數據告訴學生運動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用奧運健兒所取得的成就來激勵學生,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易思玲在女子10米氣步熗射擊中以502.9的分數獲勝;王明娟在女子舉重中以48 kg獲勝;孫楊在男子游泳400米自由泳中以3∶40的成績獲得金牌……運動健兒的風采會增加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內心中會產生想要運動的熱情,進而有意識地進行運動和鍛煉,提高運動積極性。
二、 淡化目標鼓勵學生量力而行
為了激發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潛能,不給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不去打消學生運動的積極性。為了使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充分地運動起來,教師可以淡化運動目標,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量力而行。例如在學習了“立定跳遠”后,為了使學生可以練習一下自己對跳遠動作要領的掌握情況,看看學生的預擺動作,兩腳站立狀態,以及手臂在跳躍過程中的擺動情況和兩腿的彎曲情況,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隨意地在原地進行跳遠練習。對于學生跳出的遠度和距離不做任何要求,關鍵是要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標準。練習中學生會把教師傳授的動作要點進行實踐,關注兩腿開立、與肩同寬,起跳之前雙臂前后擺動,雙腿前后彎曲。起跳瞬間會用兩腳用力蹬地,整個人向前上方騰空跳起,盡可能地伸展肢體,接著做好落地準備,小腿往前伸,雙臂用力往后擺動,使身體自然下落,形成一個緩沖過程。學生掌握了動作要領就會自然跳遠的。所以教師沒有必要在一開始就關注學生跳躍的距離,要從興趣上引導學生,使學生掌握跳躍方法,產生跳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對自主練習充滿了渴望,可以積極地進行練習和運動。
三、 創新鍛煉培養學生運動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采用學生喜愛的方式來運動和練習,促進學生運動興趣的增加,在實踐中提高運動能力。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來變化運動的方式,通過變形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運動。例如在學習了跳繩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用雙人跳、接龍游戲、夾繩接力、雙飛跳或者是綁腿競賽等不同的練習方式去進一步練習跳繩。還可以帶領學生一塊玩“跳繩奪帕”的游戲: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小組10人,其中兩個人來搖繩,另外8個人分成兩組,每組4人。游戲前學生可以將手帕掖到衣領的后面,之后按照一定的順序跳入長繩中,兩組學生是對立的兩隊。他們要想方設法地把對方的手帕從衣領中搶奪過來,同時還要保護自己的手帕不要被別人搶了。最后先得到手帕的學生為獲勝者。游戲的運動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運動興趣,有利于學生產生運動的欲望,進而促進學生主動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形成自我鍛煉能力。
四、 關注興趣建立合理運動方式
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運動中會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從交際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會得到提高,有利于學生得到全面的提高。為此教師要善于將運動進行轉化,通過學生喜愛的方式來運動,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教師可以將課堂拓展,將運動延伸到課外,通過實踐活動來促進學生進行運動。比如組織學生進行運動會,不同的運動項目會使學生產生向往,進而主動地運動,期望在運動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環城比賽”,這項運動對學生的毅力和運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當然也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能力。為了順利完成這個運動項目,學生會主動地練習,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和自我鍛煉意識。為了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一同去春游、爬山、遠足等,這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學生具有很好的身體條件才能夠順利完成這些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會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而有意識地進行體育鍛煉,產生自我鍛煉的意識,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把體育運動轉化為學生喜愛的一種方式,使學生可以明確鍛煉的目的和意義,主動地參與到運動中,掌握運動方法和技巧,提高身體素質,成為建設國家的有用人才。學生有了自我鍛煉意識才能夠在實踐中提高自我鍛煉能力,運動起來,將陽光體育發揚光大,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 齊占霞.學校應重視對學生進行自我體育鍛煉能力的培養[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6:12.
[2] 鄭道海.談中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與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590.
作者簡介:李國興,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長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