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編歷史教材有時序性、啟發性、趣味性、科學性等特點,是一本內容精當、圖文并茂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好教材,是立足學生,服務學生,發展學生的好教材,值得深入研究與使用。
關鍵詞:部編歷史教材;特點;使用
2001年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拉開序幕。為了進一步推進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教育部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調研,并成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組,組織課標的修訂工作。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初中歷史教學新的綱領性文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接著組織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工作。經過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學科審查—綜合審查—專題審查—終審”,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兩次審閱后,部編歷史教材在2016年8月底分發到一線教師手中,以下是我對部編歷史七年級上冊教材的研讀和使用的體會。部編教材對比于舊教材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凸顯時序性
時序性是部編歷史教材的最突出特點。舊教材整體編排結構是專題式,部編教材對每一個板塊中的學習主題做了弱化,依照歷史發展的時序性,按照從古至今的順序,精選最基本的史實以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呈現清晰的歷史發展線索。在內容呈現上,采用“點—線”結合的方式?!包c”是具體的歷史事實,“線”是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以“點”穿“線”,使學習內容依據歷史發展的階段和順序,循序漸進地展開。在具體內容的選擇和編排中,為了體現歷史的時序性,增加了一些內容,如中國古代史七年級上冊部分增加了“文景之治”“東漢的興亡”等。
二、 凸顯啟發性
部編教材作為“教本”和“學本”極具啟發性。它在正文外,增設了豐富的輔助部分。它們啟發教師用不同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如在《遠古的傳說》一課,在課文導言的啟發下,我在導入時采用談話法,與學生一問一答,讓學生說說他們所熟悉的遠古人物及其主要傳說。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傳說和歷史的區別,我在其課文旁設“問題思考”欄目的啟發下,采用了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涿鹿之戰”傳說中可信的部分和不可信的部分,從而感受傳說和歷史的區別與聯系。部編教材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如在《動蕩的春秋時期》一課,它的“問題思考”中列出了以下問題“你認為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帶來哪些利與弊?”以此啟發學生看待歷史事件應全面、客觀。在《早期國家的建立和發展》的課后活動中,讓學生總結“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若教師和學生在教材的啟發下教與學,定能讓歷史課堂大放光彩,閃現靈動的光芒。
三、 凸顯趣味性
部編歷史教材不論對教師或是學生,都是“新事物”,它吸引了教師對其研讀,學生也是愛不釋手。在教學過程中我調查了學生最喜愛的課文板塊,除了正文外,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課文旁設中的“相關史事”和“知識拓展”;其次是課文中的大量插圖。當然有部分學生說自己在閱讀課前導言時就被深深吸引,尤其是它設計的問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斗志”,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學完,解答導言中的問題?!跋嚓P史事”以不同面貌出現,有時是“歷史小故事”,有時是“名詞解釋”或“事件說明”或“文物賞析”等,他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它的設計豐富了課程內容,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新教材還設有大量插圖,可謂圖文并茂。這些插圖與課文內容相互印證,活化了內容,展示了“圖說歷史”的魅力。
四、 凸顯科學性
首先,在課程內容的具體選擇上,部編教材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段歷史課程的基礎性出發,對內容進行了增減,使內容總量有所下降,難度降低,重點更加突出,更適于教學。其中:從學段角度出發,將較難知識點放到高中講述,如《資治通鑒》這一知識點;從減輕學生的負擔出發,減少一些不影響學生理解歷史進程的內容,如元謀人、堯舜禹的傳說等;將一些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課外活動獲得的知識刪減,如《水經注》知識點。此外,為了更好地體現歷史的時序性,給學生必要的歷史發展的整體概念,增加了一些內容,如西漢文景之治、唐朝安史之亂等。其次,它還及時更新史學研究成果,體現新的史學觀點。如根據國內外近幾十年來的新研究成果,將一戰放在世界現代史的學習板塊中,將19世紀末20世紀初作為世界現代史的開端;第三,其文字經過反復推敲,并經過嚴格審查,最后才成文,如對“甲骨文”地位的表述中,改為“甲骨文是中國已經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在課文內容的排版上也更為科學。新教材將每課內容字數控制在1000字左右,一般分設3個子目,且文字都以大字呈現,讓課文更加通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新教材的使用也促使教師在教學上做出調整:第一,研讀新課標。認真研讀新課標,明確課程的基本理念,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了解新課標的要求,以課標為教學的依托。第二,研讀和挖掘教材。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的體例、結構脈絡和內容。同時,梳理課與課之間的邏輯層次,精心設計每節課的教學過程和各個環節。使用并挖掘教材中的信息,適時適度地運用教材中的輔助部分,發揮各類欄目在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第三,注重史料教學。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是增加了“史料研讀”這一部分,用好它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有助于學生“論從史出”思維和習慣的形成。
總之,通過使用和研究,我認為部編歷史教材有時序性、啟發性、趣味性、科學性等特點,是一本內容精當、圖文并茂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好教材,是立足學生,服務學生,發展學生的好教材,值得深入研究與使用。
作者簡介:張微,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