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工作中,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不僅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而且也對授課教師組織教學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從高中物理學科教學方面入手,對利用同課異構資源的過程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給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同課異構;資源優化;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在講授高中物理《超重與失重》章節時,不同的物理教師采用了不同的教授方法。兩種教學方法各有優點與不足,為了對教學設計進行深入探究,主要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案例一中教師甲主要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新課改模式,給每一組發了一個彈簧測力計及一盒鉤碼,在用多媒體引入課題之后,讓學生了解超失重規律,可以看出學生充滿了好奇,一下就被課題吸引了,在后來的授課中,學生做實驗,教師甲適時點撥,適時歸納。案例二中的教師乙采用多媒體和傳統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層層相扣、步步為營的問題啟發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同時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物理問題的能力,加上語言的幽默風趣,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重點。
一、 問題的提出
從目前高中教學工作的現狀中可以看出,同課異構方法是教學人員比較常用的一種探究方式。同課異構是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提升教學質量且符合教學要求的一個重要方法。同課異構教學法以理論原則為指導,同時將教學實踐融入其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教學實踐之后,教師要對課堂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的優劣等進行反思,找到缺點與不足,同時發揮優勢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超重與失重》章節具有一定的難度,利用同課異構資源來優化這一章節的教學設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 優化內容
(一) 教學目標的優化
教學目標是老師進行教學活動之前預定要達到的效果,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知道教學目標才能確定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相當于海上的燈塔,只有明確了最終的目標,才能選擇良好的前進方式。因此,下面將最先對教學目標進行優化,下面是記錄的過程。
A教師:教育目標的選取必須慎重果斷,而且要明白精準,如第一個案例中的“了解”類詞語都不是準確的詞語,了解到哪一個程度是一個未知數,在案例也沒有具體的說法。所以,這樣的教育目標是不科學的。
B教師:任何人設定的教學目標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上都需要有一定的區別,但是還需要有一定的聯系。而以上兩個案例中可以明確地看出三個維度都有一定的聯系,分別為:讓學生學會什么,如何學以及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學習。
C教師:我認為第二個案例維度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很明確,且有針對性地表達了每一步設計對應的步驟應該起到的目的,此外,每一個步驟如何操作都描述得很具體,很清晰。
D教師:第二個案例中“過程與方法”這一教學目標要求同學們通過實驗和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在嘗試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未知的因素,而會遇到什么樣未知的因素就需要在進行實驗之前進行預測??梢宰龅接伞邦A設性目標”向“生成性目標”進行轉化,可以拓寬同學們的思維,使同學們思維發散。
總結:根據老師們的討論,可以看出教師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并不注重三個維度的目標的制定,也不注重教學目標中詞語的推敲,教案中一般都會出現“了解”“掌握”“明白”等不確切的詞語,以至于最后很難觀察出學生的學習效果,一般都是老師自己心里想到的學生的接受效果,而不是學生的真實情況,這樣就很難做到教學的有序開展,很難達到真正的教學目標。
(二) 教學流程的優化
所謂的教學流程就是教授者的主要授課思路以及授課方法的具體實施過程。一般情況下,如果采用流程圖的形式來給學生進行講解,可以促進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在流程圖優化設計當中,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可以讓研究人員直接對相關的資源進行了解,其優勢與不足都可以清晰地展現。筆者主要以流程圖為典型,運用相關的教學理論來談談優化教學設計的具體方式。
A老師:兩個案例雖然在課題的選擇以及內容設計上都相同,但是從具體的設計流程中可以看出,處理方式以及課題的引入方法之間存在著差異性,而且一種是進行情景的創設,而另外一種則是以問題引入的形式來實現。兩個教者按照自身不同的授課風格來進行設計,其中案例一具有較為明確的指向,且是帶著問題教學的典型方式,而案例二則是具有發散性的特點,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的感受,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設定相應的問題,這是一種考慮教情與學情的設計案例。
B老師:從兩個案例的流程中可以看出,來自學生的活動量比較大。案例一當中單純為學生的活動量占據45%左右,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所占的比例為27%左右。而案例二當中單純為學生的活動量占44%,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量占33%,這種課堂教學形式符合新課程標準中的“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
C老師:案例一主要是以實驗的方式來進行引入,主要是由于物理學科的性質而決定。高中物理中很多課題都是以物理實驗的方式展開。因此,將實驗加入新知的引入環節當中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方法。一般情況下,學生比較喜歡實驗引入的教學方式。
筆者認為:教師對于物理教學的過程都有著比較科學且客觀的認識,而且準確性較高。教師事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在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中都會將學生的感受考慮到其中。而且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活動都指向學生,學生的思維是靈活多變的,在科學的引導下會發揮自身的學習潛力。無論是問題引入還是實驗引入都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以偏概全。教學現狀不同,教學對象不同,教師之間要加強交流與研究,按照科學的教學流程來對物理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和改進。
(三) 教學模式的優化
在高中物理的具體教學工作當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有多種形式,而且二者的角色、地位等共同構成了教學模式,從目前教學現狀中可以看出,主要的教學模式可以分為三種:
(1) 講授型。這種教學模式也被稱為高度集中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當中處于中心地位,是教學過程的主要設計者和實施者,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相比,其性質是相同的,完全是“一言堂”的教學方式。
(2) 溫和型。這種教學模式也被稱為合作模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和諧,在教學活動當中二者共同投入,實行合作,教學氛圍相對來說比較民主,而且教師的任務除了將物理知識講授給學生之外,還包括引導和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自主地獲得知識,最終形成一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強的教學模式。
(3) 放任型。所謂放任型教學模式是一種典型的自學輔導模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課堂主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駕馭課堂的能力要強,在實施的過程當中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這就是對教師的教育機制進行考察,需要教師有足夠強的教學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當中,教師不能整堂課都使用一種教學模式,而是要根據課程特點以及學生的掌握情況來轉換教學模式。其中溫和型的教學方式是應用較多的教學模式,而放任型或講授型等教學模式則需要其他手段進行輔助。
三、 結語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同時要根據學習者的特點以及學情等因素來選擇設計方法。高中物理教學工作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并且達到將已有的知識經驗應用到具體實踐當中的教學目標。利用同課異構的方式可以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石學東.“同課異構”實施中的五種形態[J].湖南教育(語文教師),2013(2).
[2]陳瑞生.同課異構:一種有效的教育比較研究方式[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4(1).
[3]龐世清.從三節《小馬過河》的不同設計談同課異構[J].教學與管理,2015(26).
[4]孫傳永.同課異構促使教師高效發展[J].基礎教育研究,2014(23).
[5]王俠.同課異構:繁榮下的隱憂[J].語文教學通訊,2013(29).
作者簡介:
張在焰,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