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東
【摘要】高中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如何貫徹新課改精神,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熟悉的話題。本文立足于學生學習中的聯想運用,包括:由具體到抽象聯想,由抽象到具體聯想,由具體到具體聯想,由抽象到抽象聯想等,搭建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科知識的聯系,對知識進行精細化加工和運用,真正體現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學觀,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力求尋找聯想策略在《生活與哲學》模塊學習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聯想 概括 新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10-02
新課程標準提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調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著重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在當今,提高政治核心素養成為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任務。在《生活與哲學》教學中,充分運用聯想法,進行合理有效的思維訓練,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從而提高學生政治核心素養。
在《生活與哲學》學習中,正確運用聯想主要有:
一、體驗生活,對生活經驗進行理論化概括和聯想
哲學道理抽象難懂,學習時需要生活化。應對生活化情境充分體驗和感受,充分聯想,概括總結為哲學道理。以下,舉例說明:
知識: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生活化聯想:聯想1:你生活中會經常遇到許多具體的生活問題,有哪些?聯想2:你能對這些生活問題進行進一步追問嗎?聯想3:對生活問題追根究底追問后,你會提出概括性較高的什么問題?如世界是什么?人生有何意義?等。聯想4:這些哲學性質的問題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聯想5:什么是世界觀?
點評:在哲學教學中,首先,老師要根基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需要選擇聯想的主題,明確目標。其次,聯想過程要有序進行。老師要根據具體知識的要求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給出聯想的具體問題和方向,引導學生對生活情境進行多角度形象化聯想,豐富聯想內容,必要時還要把聯想和放松想象結合起來,加大聯想的深度,充分體驗生活化經驗。最后,進行理論升華。老師要引導學生對具體材料的共性進行追問、概括,歸納出基本的哲理內涵,生成哲學道理。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從感性材料開始,經過充分的生活化聯想,思維充分的發散,進行事實聯接和道理聯接,進而概括出哲學的共性知識,從形象到抽象,進行必要發散性思想和創造性思維訓練,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二、深入理論學習,由理論知識進行理論化聯想
提高學生思維品質需要對學科知識進行精細化再加工,必須學會對某一個知識進行相似、相關知識的聯想,進行比較和歸納,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學科知識體系,以提高學生知識遷移、運用和創新等能力。
在《生活與哲學》學習中,根據范圍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微觀具體知識點學習中聯想法
在對某一個概念或道理初步學習后,為了進一步深入豐富本知識的內涵,提高對知識的理解深度和精細化加工水平,需要對本概念道理的相關、相似的概念和道理進行聯想,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它們的異同,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下,舉例說明:
知識:意識的本質
聯想:意識特征→意識的主觀性→認識→真理→實踐的主觀能動性→價值觀和價值判斷的主觀性→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因素
點評:在此聯想中,首先,應立足整個模塊的主干知識,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等知識塊中尋找具有共同點主題的知識。其次,抓準知識的典型特征,對此特征的內涵和要求等基礎性知識要有進一步的再學習,為相關知識聯想提供理論依據和基本的框架,也是此聯想的起點。再次,以此為起點進行發散性思維,充分地、多角度聯想,按順序從探索世界、追求真理、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認識生活與價值選擇進行相關知識搜索,尋找到具有共同特征的知識要點。再用“→”符號知識用知識鏈串起來,形成知識串。最后、對相似的哲學概念和道理進行歸納,比較出其異同點,進一步深化知識加工,進而提高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二)中觀專題知識塊學習中的聯想法
在哲學知識專題的學習中,選擇包含本專題內容的核心概念,以此為起來點對相關知識進行聯想,構建中觀專題知識體系,是鍛煉提高知識綜合能力的必有之路。以下,舉例說明:
知識:追求真理
聯想1:知識從屬關系聯想
認識論為核心概念進行知識從屬關系的聯想:認識論→實踐及其特征;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真理的特征;在實踐中認識和追求真理等。
聯想2:知識并列關系的聯想
實踐與認識的識別→實踐特征與認識的特征→認識與真理→實踐與真理。
點評:在實際運用中,首先,核心概念要選準。核心概念必須可以包含本知識專題所有知識點,如: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等,而不用本知識專題體系中的某個部分,如唯物論包含的物質、意識等。其次,按從屬關系進行聯想。在從屬知識聯想中,聯想的順序是從核心概念為出發點,按知識從屬關系進行要點聯想,這樣使知識條理化,體統化。再次,按并列關系進行聯想。同屬于某一感念或道理的要點之間的關系有多種多樣,如并列關系、因果關系、推理關系等,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其關系的內涵進行聯想、歸納,進而比較,進行思維求異和求同發散聯想,歸納它們的主要聯系和區別,梳理其內在的邏輯關系,提高知識整體性和綜合性。
(三)宏觀模塊知識學習中的聯想法
在對微觀知識點和中觀專題知識學習加工后,需要對整個模塊知識進行深加工,采用合理方法進行聯想,構建宏觀知識體系。以下,舉例說明:
知識:《生活與哲學》
聯想1:選擇涵蓋哲學的核心概念對整個模塊主干知識進行聯想。
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探索世界;求真理;思想方法和創新意識)和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價值觀;人生觀)
聯想2:用“世界觀→方法論”的聯想。
用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理論聯想,可以直接有效熟悉、歸納本模塊主干知識,也可以直接提高學生知識的綜合性和運用性。
如:對“探索世界”的學習,包括世界觀和方法論聯想有:
(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世界觀→方法論的聯想: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2)意識能動作用原理
世界觀→方法論的聯想:意識具有能動性,要求我們樹立正確意識。
(3)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
世界觀→方法論的聯想:規律是客觀的,不可違抗的,要求我們按客觀規律辦事。
(4)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
世界觀→方法論的聯想:規律是客觀的,我們要按規律辦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把二者結合起來。
點評:宏觀模塊知識體系構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但是的關鍵要完整、簡要、準確。采用知識從屬關系構建加工的,由馬克思主義哲學聯想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再把兩大塊知識細化,從而構建整個模塊的知識體系,此方法也適用于其他模塊。當然,哲學有自己的模塊知識特點,它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因此,可以采用世界觀和方法論為主線進行歸納聯想,既構建了哲學知識體系,又熟練掌握了主干知識,提高綜合和具體分析能力。
三、理論聯系實際,對特定情境進行綜合性聯想
新課程標準更加突出知識的基礎性、綜合性、運用性和創新性,更加突出政治核心素養的提高,在知識綜合性水平提高方面,我們要對特定情境進行綜合聯想,帶動模塊知識的綜合,進而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在理論聯系實際進行綜合聯想時,可以采用多種具體的方法,包括歷史的觀點和方法、知識體系聯想法、知識串聯想法、因果推導聯想法、辯證的觀點聯想法、多角度分析聯想法等。在《生活與哲學》學習中,選擇某一具體的生活化情境,根據具體教學要求,充分進行生活化聯想,科學選擇分析角度分別對生活事例展開分析,進一步認識事物的本質,并能做必要推斷、評析,進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以下,舉例說明:
案例分析:
廈門市翔安區有個著名的廢品回收和加工村,叫桐梓村,它從20世紀80年代的貧困村一步一步變為21世紀廈門市著名的垃圾回收村。以下,我們以此為例子,通過師生共同努力,深入復習《生活與哲學》的模塊主干知識。探究的主要步驟有:
步驟一:學生學習小組分工,自主性收集有關桐梓村近30年來發展經濟的做法和經驗,準備小組發言交流的展示材料,在課堂學習中展示、交流、補充。
步驟二:老師對學生展示的材料進行整合、展示。以下是老師展現的具體材料:
20世紀60、70年代的翔安經濟以農業為主,桐梓村人均耕地少,農業灌溉條件差,土地貧瘠,農民不能溫飽。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從80年代開始,桐梓人認識到廢品的經濟價值,開始經營廢品收購,他們收購廢品,然后分類,再出售,短短的五年,他們共建立了廢品收購站200余家,桐梓村也成為福建第一廢品收購集散地。
桐梓人富了,可是,20多年經濟發展后的桐梓村面臨經濟轉型的問題:有不少廢棄物如舊電池等有害物對環境污染嚴重;工廠設施簡陋,生產工廠排放不達標;產業產品低端,產品價格低廉等。
如何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優化產業結構?桐梓人又進行了新一輪的探索:立足供給側,產品供給由半成品向成品轉變;引進先進設備,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品牌;成立合作社,在資金、技術、市場、分工等進行協調和服務……
運用《生活與哲學》的有關知識,對桐梓人的各種做法合理性進行說明。
步驟三:充分展開綜合聯想:
唯物論知識的聯想:唯物論基本的哲理有哪些→桐梓人做法的基本前提是什么?→桐梓人不斷思考發家致富的新方法,效果好,能用意識的有關知識進行分析嗎?→桐梓人的做法都是符合規律的嗎?為什么?等等。
辯證法知識的聯想:辯證法基本的哲理有哪些?→桐梓人收購和加工廢品,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你能用聯系的觀點分析說明嗎?→如果你是新時代的桐梓人,你能運用整體和部分、系統優化的哲理為本村經濟轉型升級設計一個方案嗎?等等。
認識論知識的聯想:認識論基本的哲理有哪些?→實踐出真知,桐梓人在發家致富的實踐中悟出了哪些真知?你能歸納嗎?→真理是具體有條件的,桐梓村經濟發展的經驗是真理嗎?為什么?→你認為桐梓人追求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是什么?它會阻礙桐梓人對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嗎?請運用追求認識過程的知識分析說明。
歷史唯物主義知識的聯想: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哲理有哪些?→桐梓人的價值選擇判斷和選擇發生了哪些變化?正確的選擇應是怎樣的?→新一代桐梓人要實現人生價值,你能提一提建議嗎?等等
點評:綜合聯想它適用于模塊綜合復習階段,對學生的知識綜合性和各種能力要求較高,在運用時也有具體的要求。首先要求學生系統地復習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明確主干知識的內容和具體的運用方法,提高知識的綜合性和運用性。其次,學生學習要生活化,養成用哲學視角分析生活經驗的習慣,學會選定某一知識主題進行自主性學習,收集本主題的背景材料。再次,學會綜合運用基本的哲理分析解決問題。在分析時,以“問題、情境、措施、結果”為基本思路,根據要求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以措施推導出結果,或以結果推到出措施;由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或由抽象到具體的演繹;由某一知識起點的思維發散,或創造性提出新的觀點和方法,突出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訓練;最后,聯想的步驟要符合綜合學習要求。在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聯想中,老師應根據綜合學習需要,科學選定最新時政熱點為主題,選擇典型事例為材料,因勢利導,根據知識塊或相關的知識串設置問題,合理選用問題的類型,引導學生分步驟進行充分聯想,然后進行必要歸納和推理,使聯想符合高考能力要求。
《生活與哲學》模塊知識抽象難懂,學生學會貼近生活,對生活經驗進行聯想概括,或者圍繞某個哲學理性知識充分聯想,或圍繞某一生活主題綜合聯想分析,既有思維的訓練,又有助于能力的提高,也能真正提高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這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參考文獻:
[1]皮連生譯.《教學設計原理》[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年3月第2次印刷
[2]劉善循著.《學習環節優化的策略》[M].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1999年1月
[3]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第六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