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萍
【摘要】口語是語言的一種體現。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正確的進行口語交流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學問,具有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語言的合理使用以及文明大態度中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素養與內涵。低年級學段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有所欠缺,他們往往不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或者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口語交際實踐能力,低年級的口語教學中應該教學學生說好普通話、如何認真傾聽別人以及正確并有感情的復述一件事情。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情景環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以及回答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使用文明的態度和具有修養的語句,創造一定具體的情景,選用貼近生活的話題,讓學生創設交際情境的教學中,不斷提升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低年級語言實踐能力。
【關鍵詞】語言實踐 交際情境 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44-02
在傳統教學中,低年級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學科建設上,重視學生 在考試中取得的成績優良情況,而忽視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具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表達方式的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是影響培養學生價值觀的一項重要任務。口語是語言的一種表達形式,是人與人之間最信任和最堅實的傳播手段,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能夠讓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對學生在以后的工作或者學習中都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在教學課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的形象思維是占主要的,因此教師為了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口語實踐能力,必須在教學中創設具體的情境,讓情境的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口語交際。
一、針對學生特點,創設良好的口語表達和交際情境
口語教學在低年級階段是重要的教學任務,在學生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具備好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最佳時間段。每個學生對事物的感受不同,他們在對一件事情的理解上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進行口語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懷著憧憬和忐忑的內心首次踏入校門,這個時候的學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由于學生年齡小,他們渴望認識結交更多的好朋友,因此他們更需要良好的口語教學來幫助他們進行交際實踐。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為學生創造口語交流的情境,比如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愛好與特長。教師可以通過引導教學學生進行“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幾歲了”,“我喜歡的事情是什么”,“我會做什么”等一系列簡單的介紹,在這些小小的介紹中,學生可以感受到交際的樂趣,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不斷提高自己“說”的能力。
小學階段的教學是影響學生思想價值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間里,教師進行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會直接影響學生日后進入更高的教育階段和進入社會工作中的與人交流的能力和修養。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在能力上的培養,更要重視在內涵上的修養。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就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教導他們要養成使用文明用語的習慣。因此教師在口語教學中也要進行這一方面的訓練。這不僅是訓練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是在文明禮貌的基礎上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文明用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簡單的交際用語,比如“你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簡單用語,教師可以通過創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意識的說出這些簡單文明用語,進行文明交際。例如教師在教室中請一位同學幫助擦黑板或者拿一樣東西,教師通過文明用語的引導向學生表達對幫助的感謝,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回復“沒關系”,但是由于有些學生性格上可能內向,不好意思與教師交流,這時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要勇敢的與他人進行對話,并教導他當別人幫助你的時候會和你說“謝謝”,而我們需要回復對方“沒關系”。相反的,若別人幫助我們,我們也應該勇敢并禮貌的對對方說一聲“謝謝”。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性格特征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鼓勵與引導作用,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實踐能力和使用文明用語的能力。
二、在口語教學中結合多媒體教學,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逐漸出現在中國學校教學課堂中,多媒體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可以將書本教材中的靜態知識轉化為動態變化,通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達到教學的目標。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更是占據十分重要的教學地位,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非常活躍的年齡階段,多媒體教學可以在滿足學生的需求基礎上進行更好的小學階段教學。多媒體的應用,為教學提供了多方位的教學方向,能夠充分的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想象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投影儀教學是在傳統教學中最早出現的科技電子教學工具,但是投影儀只能呈現一個瞬間的動畫,或者只能投影一維的視覺效果,與此不同的是,多媒體教學能夠將多個瞬間動態的展現在學生面前,給予學生一個三維效果的視覺感受,更可能直接將一系列的動態動畫呈現給學生。在創設口語情境,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有可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時詩歌的學習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具備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可以將口語教學、多媒體教學與詩歌教學相結合。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材中王維的一首古詩《鳥鳴澗》,古詩的內容是“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首詩描述了山間春天的夜晚幽靜而又美麗的景色,只要是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整首詩緊緊圍繞的是“靜”這個字眼,就像一幅風景寫生圖畫,雖然在詩中作者寫了“山鳥”、“桂花”等動態的事物,實則是為了以動襯靜,通過山間鳥鳴反襯出山間夜晚的幽靜。但小學生處于的階段對詩歌的理解不能達到很高的水平,他們很難理解字面上的以動襯靜,因此教師可以將這首詩通過動畫的形式先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通過多媒體動畫觀察到的事物,再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分析從這一系列的動畫中的感受,最后將整首詩歌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好的學習這首詩歌。在這樣的教學中,一方面實現了詩歌的有效教學,另一方面又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實踐能力。通過多媒體教學將學生看到的想到的都展現出來,通過圖、聲、文、像融合為一體,將知識學習和口語教學融合在生動形象的動畫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思考與表達能力。
三、舉辦口語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高
在小學口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鼓勵與引導中幫助學生不斷的提高表達能力和口語實踐能力。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的教學外,教師應該多舉辦相關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在話題的引導下學會思考,并組織自己的語言,最后通過口語表達出來,從而在活動或者比賽中使口語實踐能力和表達能力實現跨越性的進步。
例如教師可以設置采訪活動,讓學生化身為一個個小記者,并設置相關話題,讓他們采訪自己的父母、教師或者同學,比如教師設置一個話題為“我最喜歡的季節”,要求學生通過采訪不同角色的人物,比如父母、教師、校園里的保安叔叔以及自己的同學,在采訪過程中要求學生使用文明用語比如“您好,打擾一下”,“謝謝”等簡單的文明用語,學生在采訪的時候需要學會組織自己的語言,并向對方正確的表達的意思,在采訪后,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分享自己的采訪結果,并論述采訪的人物喜歡某一個季節的原因。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的勇氣,并培養學生語言組織思考與表達的能力。其次,教師也可以舉辦辯論演講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要求學生具有清晰的思維邏輯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題為“我最敬佩的人”的演講比賽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嚴謹的系統,首先要介紹自己最敬佩的人是誰,接受解釋最敬佩他的原因,最后要表達自己要學習對方的優點。學生都是具有一定的勝負欲,在比賽中的形式中,學生能夠更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起到鼓勵與教學的任務,教導學生形成具有邏輯的思維,并學會組織語言進行很好的表達。
低年齡階段教學是每個人教學的重要的階段,在中國教育中,低年齡階段主要針對的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具備強烈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但是他們在口語表達上存在欠缺,因此教師在小學教學中應該將口語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探索采取正確合理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在進行口語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情境創設,小學生初進校園,渴望結交更多的朋友,因此口語交流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簡單的情境設置,幫助學生提高文明用語使用的能力和與他人的交流能力;其次在口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使用多媒體,將聲圖文像有機融合鼓勵學生主動表達,將知識教學、口語能力教學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更全面的發展與進步。最后教師可以舉辦一系列口語訓練的活動,比如辯論采訪的口語表達活動,讓學生在比賽活動中提高口語表達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曼.小學低段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科普童話,2017,(16):25.
[2]鄧亞卿.創設聽說情境 提高訓練有效性[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6,(Z6):34-35.
[3]張立.巧設情景學說話[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11):45. [4]李紅恩.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中的情境創設[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