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
【摘要】生命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正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初中生尤為重要。為突出生命教育的德育實效性,幫助學生樹立起積極、健康、正確的生命觀,尋找并獲得生命的價值與生活的意義,就要在深入分析當前初中生生命教育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生命教育。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初中生 生命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蘭州市“十三五”2017年度教師個人課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初中生生命教育的研究”(課題立項號:LZ[2017]GR1748)的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75-02
生命是人類永恒的話題,生命教育的本質是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成長發育第二個的高峰期,生理、心理各個方面正在發生著劇烈變化,在成長變化中,部分學生對于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產生了困頓,不能正視自己、悅納自己,甚至漠視自己生命、踐踏他人生命等,這就迫切需要加強生命教育來幫助學生樹立起積極、健康、正確的生命觀,尋找并獲得生命的價值與生活的意義。
一、當前初中生生命教育的現狀
在我國,首次將生命教育單獨提出來是在2010年公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在綱要的戰略主題上強調要“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在初中階段,國家首次專門將生命教育列入必修課程內容是在2016年由朱小蔓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教材中,在教材的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探問生命、珍視生命、綻放生命之花,旨在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生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精彩。這一單元的內容居于本冊教材的核心地位,也是前三個單元的價值升華,以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底色。
通過查閱、整理和分析有關的資料,結合我在教學實踐中與學生在對生命問題的探討交流與思考以及近年來接連不斷的發生在身邊的、國內其他地方的一些觸目驚心的漠視生命、踐踏生命的現象,我發現部分學生不能正視自己、悅納自己,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價值,甚至有的學生因為沒有正確處理好學習、自尊、情感與生命的問題而選擇了輕生,永遠的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又何嘗不是對生命教育甚至對當前教育體制的拷問?所以,在我國,“目前生命教育缺失已經引起重視,但生命教育做得還不夠”。
二、加強生命教育實效性的策略
1.從教育體制上保證生命教育的持續開展
教育制度的保證是生命教育有效開展的前提。要保證生命教育在學校廣泛、持續、有效的開展,僅僅靠個別學校零星的開展,靠一部分學者、教師的奉獻是不可能的,必須要從整個國家教育發展的長遠上來看,從當前的教育體制上做出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從學科的理論研究、課程的具體設置、教材的專門編寫、教師的專業培養、評價體系的構建等各個方面入手,將生命教育從可有可無變成一種制度上的硬性規定和要求,只有這樣,生命教育才能切實從理念走向實踐,從規劃中落實到課堂中去。
2.把生命教育當做一種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不只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生命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生命教育的開展不僅僅是德育教師或者德育課的責任,更不僅僅是班主任的職責。在初中階段,要有效地開展生命教育,除了要在學校開展相應的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課程,給學生以正面的具體的教育引導,生命教育的理念還應該滲透到所有學科的日常教學中去,讓每一位教師都承擔起生命教育的責任,在所有學科教師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教學中實現生命教育的全面滲透。此外,教育學生如何善待生命、敬畏生命,如何拓寬生命的寬度、豐富生命的色彩,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3.豐富生命教育的具體形式
生命教育是一種人文性、價值性的教育,在開展教育中應更注重精神的引導和靈魂的觸動。如果將生命教育僅僅體現在常規性的課堂中,將難以達到這種目的。所以,生命教育的開展除了課堂,更應該從關注生命的困頓、關注個體成長出發,豐富生命教育的具體形式,讓生命教育無處不在。 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讓生命教育的內容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比如在開學典禮上、校園的文化展板上、主題板報和主題班會中、教學樓道的宣傳語中,還可以開展生命教育講座、觀看生命教育影片、組織開展生命教育知識競賽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能夠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困惑。
參考文獻:
[1]鄭曉江.生命教育[M].開明出版社,2012.
[2]李亦菲.教師“三生教育”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