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麗
【摘要】數學是一個邏輯與推理并存的學科,要求學生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學生往往對這種枯燥的理論推理很難提起興趣。因此數學教師首先必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或者是討厭數學,那么就算讓學生做再多的題,也是無濟于事。而且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很特殊,尤其到了中職階段,數學中包含大量的推理論證和抽象的概念,所以,培養學習興趣對中職生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中職生 數學課堂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26-01
數學在學生的整個接受教育階段都占據重要的地位,是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一個重要科目,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數學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達到這個目標的前提是需要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探索數學知識,而不再是老師逼著去學。所以,數學教師應該在新時代的推動下,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氛圍下,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在課堂上,教師最善于利用提問來與學生進行互動,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一個有效的提問可以充分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但是和小學初中不一樣,中職數學課堂提問要更加有針對性和探究性,更加要與所學內容貼近。需要教師結合教材進行有效提問,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動力。
例如,在學習《橢圓》時,我問學生:“我們之前已經學過圓的標準方程,應該怎樣表示呢?”學生很輕松地就說出了:“(x-a)2+(y-b)2=r2”隨后我說:“那么我們今天學習的橢圓的標準方程又是什么呢?它和圓又有什么關系呢?”通過把兩個相似的知識進行結合,有效地提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類比學習,引發學生自主思考。由此可見,提問是師生互動、引發學生思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教師要善于利用提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
二、利用趣味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們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的新知識,重點頗多,尤其是數學,幾乎每一個公式、解題方法都是重點。每天往學生腦子里灌輸知識,直擊重點,學生會很難消化,而且由于數學本身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反感。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加入新的形式,創新教學方式,利用一個趣味小故事讓學生放松片刻,并在適時的時機自然的引入所學內容,這樣可以事先在學生心里做了一個鋪墊,使學生慢慢地接受新知。
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時,我利用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導入新課:從前有一個窮人急需用錢便去向一個富人求助,富人就給窮人出了一道難題,如果窮人能夠在三分鐘之內計算出來,才能獲得幫助。富人拿來一堆硬幣和一個棋盤,要求第一格放1個硬幣,第二格放2個,第三格放4個,第四格放8個……以此類推,那么鋪滿這個棋盤需要多少個硬幣呢?最終窮人竟然計算了出來。學生感到驚奇,怎么會如此之快,學生紛紛在紙上計算試驗:1+2+4+8+……一時之間算不出來,我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新公式,很快就能計算出來。”學生急切地想要得出這個問題的結論,聽到有公式可以利用,馬上就認真聽課了。可見,一個包含數學知識的趣味小故事首先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其次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故事的帶動下開動腦筋。
三、利用多媒體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行為的有效完成不僅僅只能依靠一根粉筆和三尺講臺,而技術的發展與變革,為我們提供了越來越多、越來越新穎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多媒體整合下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和豐富,而且,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展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方便。
四、創設生活化情境,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從表面上看,數學知識遠離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但是仔細想來,每一個數學知識都能夠在生活中體現,因此教師應該善于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達到邊學習邊生活的效果,從而使學生愛上學習,愛上生活。
例如,在學習《指數函數》時,我告訴學生們,其實細胞的分裂就很好地體現了指數函數的性質,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兩個分裂成四個……在計算細胞個數時如果挨個計算那將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是通過分析和驗證,細胞分裂的次數和細胞的個數正好形成了一種指數函數關系,因此在計算時,我們可以直接利用指數函數關系式來表達和計算,就會省去很多復雜的步驟。可見,數學知識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沒有脫離生活,只要教師善于觀察和分析,將數學融入到生活中去,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這樣在學習起來才會更加有興趣。
總之,要想實現中職數學有效教學,教師要有意識地開發利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創造一個學生喜歡的數學課,并讓學生的思想在這個環境中放飛。
參考文獻:
[1]李樹浩.談激發和培養中職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教學策略[J].成才之路,2011(11).
[2]陳蓓霞.如何讓職高數學課趣味橫生——激發中職生學習數學興趣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