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穎
【摘要】形成性評價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既有利于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本文結合形成性評價的優勢,闡述了形成性評價應用于大學韓語精讀課中會起到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 自主學習 教學方法 韓語精讀
【中圖分類號】H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11-01
引言
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課程評價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課程教學評價既是評定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傳統的評價體系存在過于主觀、不能反應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等弊端,而形成性評價注重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客觀、全面。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大學韓語精讀課中,有利于鼓勵學生加強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教師根據反饋結果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完善教學方法。
1.形成性評價的意義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在教學過程中監測學生的進步,其目的是在教學活動中,即學生知識、技能及態度的形成過程中,監控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獲得。它從評價者和被評價者的需要出發,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在評價中了解自我,轉變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有助于教師在評價中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目前大學韓語精讀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評價過于主觀
目前對多數大學的韓語精讀課堂的評價仍然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為輔。如占總成績30%的平時成績全由任課教師掌握,但對于平時成績的執行標準,專業內部或是任課教師之間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教師在期末評定學生成績時,通常都是依據學生的平時綜合表現做出一個簡單的評價,評價過程很難保證公開透明。
2.2 評價的作用易被忽視
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很多都局限在課上表現、平時測驗等形式,沒有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導致學生缺乏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同時教師也不能及時得到學生的學習反饋,無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或教學內容。
3.形成性評價在大學初級韓語課堂的應用
3.1制定課程評價量化標準
教師一般會根據出勤、課堂表現、小組合作、課堂測試等方面的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但這種評價還缺少量化標準,比如出勤分數中應設定無故缺勤、事假、病假、遲到等不同的情況,并對不同的情況設定不同的分數;像課前預習、課堂表現或小組合作這些主觀因素影響比較大的給分項也要量化到具體給分項目,最好控制在5分以內的差距進行細化。
3.2學生自我評價與同伴互評
學生參與到評價中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旨在讓學生對自己在一段時期的課堂參與度、學習態度、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了解自己的學習現狀、學習層次、優勢和劣勢,為教師形成最終的評價提供依據。
3.3教師評價
教師依據課程評價量化標準開展課堂形成性評價,其基本內容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出勤率、課堂互動表現、小組合作成績、課堂測試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計劃、設置教學任務,包括:1)借助網絡平臺,引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教師在線上分享的教學資源并參與線上互動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平臺數據掌握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情況。2)通過課上師生、生生互動,如情景表演、主題發表等活動,讓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通過學生互動表現,及時進行評價,對學生表現出的運用語言不當等問題進行糾正。3)安排小組討論活動或小組任務,鼓勵學生與組內成員交流、討論。
3.4教師總結和反思
通過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的形成性評價方式能夠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教學反思,及時改進教學方案,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結語
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韓語精讀課具有一定的優勢性,一方面它有利于促進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最終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利于為教師提供學生多方面的學習反饋信息,對學生作出公平、客觀、全面的評價的同時,教師還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激勵教師不斷完善教學。
參考文獻:
[1]王琦.基于形成性評價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J].學理論,2017.
[2]孫嫚嫚.形成性評價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外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