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霞
【摘要】學困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樣的,通過分析其原因,采取有效方法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跟上學習進度。首先是要樹立學生自信心,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在課堂上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其次是要真誠地關愛學困生,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真心地愛他們,建立溝通的橋梁,使學生愿學;再次就是要考慮學困生接受能力慢,要多花時間耐心輔導;另外,要幫助學生確立有效的學習目標,不要急于求成,要逐漸提高成績,循序漸進。只有這樣轉化學困生,開啟學困生的心靈之門,使學困生的學習從被動到主動,從厭學到愛學,才能逐步跟上學習的主力軍。
【關鍵詞】課堂 調動 學困生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43-01
在教學中,同一班級內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教學要求有著較大的差距。優等生接受能力快,學習輕松;學困生接受能力慢,常常感覺學不會,學習吃力。這種狀態會導致班上學生兩極分化加重,影響教學質量。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來自多方面,既有學生個人的原因,也有外界的客觀原因。其一,部分家長對子女過于縱容并且言聽計從,沒有樹立起學習從小抓起的觀念;其二,有的孩子優勢在體育或藝術上,對文學或數學修養從小就缺失,從而沒有在這方面學習的興趣;其三,有的學困生是因為家庭原因,家長的教育方法不正確導致孩子自卑,而不學;其四,也有的學困生是因老師歧視學生,對學生有過人格傷害,而導致學生不愿學這門課。
在教學中如何轉化學困生,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開啟學困生的心靈之門。我們要在課堂上探索行之有效的辦法,使學困生的學習從被動到主動,從厭學到愛學,逐步樹立信心,跟上學習的主力軍。
一、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讓學困生在課堂上轉被動為主動。
信心是成功的動力。教師首先要引導學困生樹立自信心。縱然各個學困生存在諸多差異,但他們也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應抓住有利時機,在教學中想辦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教學時,為了上學困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解題方法。我在設計問題時,就聯想到喜歡打籃球的A同學和B同學這兩名學困生。于是把問題設置為“在一次1分鐘投籃比賽中,A同學投進了10個,B同學投進了12個”,問:“A同學投進的個數是B同學投進個數的幾分之幾?”這一興趣的問題,很快吸引學困生參與,并掌握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用除法計算。教師要不斷地向他們傳遞“你有能力”“你能取得進步”“相信你能行”等信息。要善于發現他們的每一點滴進步,及時鼓勵他們每一個細微的成功之處,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示。教師有時還可以收集一些“反面材料”, 利用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二、真誠關愛,在課堂上優先關注學困生。
在課堂教學中,多數學困生都比較沉默,不喜歡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其實有時他們也需要老師的關注,若老師沒有及時把機會留給他們,久而久之,他們感覺自己得不到重視,在上課可有可無,慢慢就會產生厭學情緒,以至成為課堂的“邊緣人”。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我在教學加減法混合運算時,學困生C同學活潑好動,上課不太專心,愛玩小玩具。課堂上我有意叫他利用手中的小玩具,進行加減等方面的計算。C同學很快就能把手中的小玩具當著學具幫助了他學習,按照我的教學方案進行排列和運算,做得又快又對,受到我的表揚。此后,他上課變得專心了,學習成績提高得很快。又如:在教學“可能性”這一教學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摸球游戲。我用一個布袋裝有白色和黃色的乒乓球。有意安排學困生D同學上來和老師一同完成。D同學每次摸一個球,讓全班同學猜是什么顏色的球,通過同色和不同色摸球游戲的開展,交換不同學困生的角色演示,讓學生猜測,體驗到可能和不可能。通過摸球游戲,讓學生知道在什么情況下摸到的是同色的球,在什么情況下摸到的是不同色的球來理解“可能性”。通過讓學困生親自參與游戲,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樹立自信心。我無論是在教學中復習舊知識時或者是例題講完后鞏固練習時,總會優先考慮給學困生一個發言機會。在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同時舉手的時候,先叫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學習好的學生最后補充。開始時他們不舉手或很少舉手,回答時底氣不足,聲音很低。但堅持一段時間后,他們就逐漸會比較自覺地舉手。到了最后只要他們懂了知識就會舉手,有時看到自己會弄懂的問題被別的同學回答了,就很著急。為了搶到自己會的問題,都紛紛舉手搶起來主動出擊,而且發言時越來越爽快,聲音也越來越響亮。把這樣的機會多留給后進生,關注他們在課堂上的存在,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盡可能多的掌握知識,就能使學困生在課堂上找到自信,體驗成功,從厭學走向樂學。
三、積極鼓勵,耐心輔導。
每個學生都有其個性特點,有的學生在體育上有優勢,而語文學習相對較差。有的學生在藝術修養上有優勢,而數學能力天生缺失,這是導致某些學科學困生產生的原因。他們往往付出了許多努力,但多半都是事倍功半。作為教師,需要弄清癥結所在,然后對癥下藥。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千篇一律。除此之外,還會出現后進生的自信心不足的問題。如:我班學困生E同學,上課好動不聽課,基礎差,家庭作業從來就不能獨立完成,對學習失去信心。得知這一情況后,分析該生存在的原因,多次找他談心,走進他的心里。我利用課后對他單獨輔導,從最基礎的加減法到乘除法的計算,最后到簡單分數的應用題,孩子一次一次看到自己的進步,對學習產生了興趣。當他能獨立解題和完成練習時,老師的表揚,讓他充滿幸福感,給他樹立了自信心。作為教師,我們要關注學困生,課堂上要有目的地巡視,巡視的主要對象就是那些學困生。我們要主動接近他們,與他們交流,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善意,然后隨著交流次數增多,學生知道我們是真心幫助他們。這樣,我們發現問題,及時指出,當面輔導,幫助學困生當堂掌握知識,從而讓他們的思維得到正常發揮。所以,教師在引導他們回答問題時更應該有耐心,不能夠潑冷水。多給他們一點考慮的時間,多一點親切、多一點微笑、多一點鼓勵,達到以點到面的積累。讓學生逐漸“積土成山,積水成水淵”。
四、確立有效目標,促進學生循序漸進。
為了有效掌握所學知識,課后我們要對學困生進行查漏補缺、有的放矢。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梳理重點、難點、疑點,合理制定學困生的學習目標。由于學困生個體的差異性,所以作為老師,我們的重點在于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并堅持不懈的訓練和引導。除此之外,還應該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點滴開始,持之以恒,讓學困生相信付出總會有收獲的。同時要做好學困生的錯題歸納分析,查找原因,防止一錯再錯。只要堅持課內課外相結合,讓學困生找到學習的動力,他們的進步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困生學習積極性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是成功轉化學困生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扮演好教學組織者的角色,使學困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重新燃起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