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陽
【摘要】初中美術課教學中,造型表現知識的教授幾乎占了整個初中美術課程教育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見造型表現內容在初中美術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初中美術課中的造型表現主要指初中階段的美術學習中,除了學會初級的美術鑒賞及評述知識之外,還要學習美術知識中的繪畫和手工內容,旨在全面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本文以造型表現類型課為例,分析和闡述初中美術課程教學中造型表現內容的學習對學生綜合審美及創造力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美術 造型 表現 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218-01
一、造型和表現概述
美術是初中課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是一門培養學生通過美術作品來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課程,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美術以一定的藝術形式來處理和加工材料,使其具備一定的美觀效果或造型,這就是美術的本質。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造型和表現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造型意指塑造物體的特定形象,或創造出某個物體的形象來展示美的內涵。在美術藝術的范疇內,指的是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法來塑造實體物質,而造型藝術則是指在一定的空間構造給人以美感的形象,使得人們能產生視覺上的美感,例如繪畫、雕塑、建筑、刺繡等美術藝術形式。表現則指的是藝術形式在不同領域的顯現方式,常見的美術表現手法有寫實和寫意之分,例如國畫、油畫、水彩畫等。這些畫作可以以夸張或對比的形式表現畫作的內容或者意境。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造型和表現的重要性
初中美術課堂中關于造型和表現的主要內容是平面造型和立體造型,教師要將最基礎的造型和表現內容教授給學生,然后才能進入更高層次的藝術造型的創造活動之中。造型和表現的實踐性非常強,教學內容豐富,因此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一改過去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有效培養他們的參與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又能很好的開發他們的創造和思維發散能力。就初中美術造型和表現的主要教學內容而言,主要是繪畫和手工,這些作品以一定的造型以大膽創新的表現方式來表達制作者的情感和內心想法。那么初中美術教學中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呢?
(一)構建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三、初中美術教學中造型和表現的教學原則
要想使得初中美術教學造型和表現內容教授更加有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具體如下:
(一)啟發式原則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嘗試啟發式原則,引導和啟發學生對美術教學內容中的“造型和表現”進行理解和探討,而不是直接將所要教授的內容直接傳輸給學生。學生只有在啟發式教學原則下才能更好的理解教師所教授的內容,積極認真的去思考和分析,最后內化成為自己對美術造型和表現的知識體系。
(二)因材施教原則
任何個體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異,那么因材施教是教師在課堂上盡力去遵循的原則。對于同一個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學生是不同的見解,初中美術教學中造型和表現內容的教授亦是如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畫作時一定要關注那些反應能力和注意力較為低下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單獨的引導和啟發,才能使得他們不至于失去上課的興趣,同時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主動及時的進行表揚也會使得學生在初中美術課堂中受益匪淺。
(三)教學相長原則
初中生的思想意識及思維能力還不是十分的成熟,那么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多多引導,多鼓勵,這樣才能和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實現教學相長。一些學生由于家境較好,見識廣泛,或者對于美術藝術有很濃厚的興趣,那么他的這方面的知識建構也許會超過老師。那么在課堂上對美術課上呈現的內容能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思維或見解,老師要謙虛的接受,并且和學生共同探討,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四、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造型和表現的教學策略
和小學美術的教學內容相比,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內容更加的復雜,尤其是在理論和實踐內容上,都增加了深度和廣度。為了讓學生保持一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理論和實踐學習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循序漸進的導入,尤其要注重生活經驗和造型表現內容的結合。
五、結束語
初中美術教學是學生奠定美術造型和表現的基礎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的美術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以實踐性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使得他們能依照一定的美術知識來進行造型和表現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參考文獻:
[1]胡學增.美術造型和表現的現代教學論基礎研究[M].西安:陜西教育山版社,2013.
[2]劉俊強.新課程視角下美術造型和表現的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金玉峰.中學美術中造型與表現教法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