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獻雙 程海濤
【摘要】本文以《標志設計》課程為研究對象,引入創客理念,對創客理念下《標志設計》客式教育教學模式確立、教學內容體系、實施路徑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標志設計》課程創客式教育教學模式,有利于融匯貫通《標志設計》課程基礎知識,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創意能力得到了提高。
【關鍵詞】創客式 標志設計 模式 教育教學
【基金項目】2016年衡水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201607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249-01
一、創客式教育內涵及特點
創客式教育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傳播手段,側重于創新制造產品、實際動手操作、團隊合作的形式,達到新物品創造、創新工藝、成果共享的目的[1]。創客式教育目標重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培養是創客式教育目標的主要內容,在更新課程內容,調整課程結構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運用相關基礎知識與技能進行作品創作的思維與方法,同時進行實踐訓練[2]。
創客式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①創新與實踐性
創客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在實踐中應用有關知識、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并將其通過實踐進行檢驗,服務于實踐。創客式教育的實施離不開創客式課程內容,以及適應相關創客式課程內容的教學方式。實踐過程是創客式教育課程內容、學生學習的延伸,創客式教育教學模式所包含的課程內容是圍繞相關學科,以不同形式呈現的實踐內容,教學過程以問題為導向,學習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化。
②融合
創客式教育注重各種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信息是創新的基礎,收集各種信息找到創新方向,充實教學內容形成課程資源。利用新技術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處理得到承載創客式課程教學形式,為學生課堂學習提供良好學習環境,保證創客式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③共享
創客式教育提倡以問題為導向,學習范圍突破某一個學科領域,是不同學科領域的綜合學習。應用于教學過程的創客式模式以若干人的組合體為單位個體間互相協作,不同個體具備的知識能力在小組間互相交流共享。同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推動力,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在多學科間進行整體探索,同時探索出多學科知識共享路徑與方法。
二、《標志設計》課程創客式教育教學模式確立
創客式教育教學模式確立和推廣應遵循相關原則:首先,與實際需求相結合,找到和學生興趣的有機結合點;其次,擺正學生的位置,利用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互相共享實踐成果;最后,教師要把自己的力量用到關鍵地方,起到指明方向、策略指導、精神動力支持的作用。
三、《標志設計》課程創客式教育教學內容體系
以創客式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對課程素材與構成進行改革創新,最大程度對課程進行最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需要有明確而實用的教學目標為指針。課程創客式教育教學模式,重點在于創客式教育教學在課程中運用,因此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應該找到創客式教育教學與課程教學目標的切合點。
《標志設計》課程根據標志設計實際所需知識和能力,同時引入創客式教育教學理念,把課程內容分為基礎、組合、貫通、運用幾個階段。
課程基礎教育主要包括標志設計主要元素、基礎方法、基礎理論。具備標志設計基礎素養應知曉標志設計的歷史、概況,能夠深入理解相關理論,能夠根據相關基礎理論寄去原創作品中有關標志設計的新方法、新理論。基礎學習者應該通曉獲取相關知識、理論的路徑。同時可以對自己學習到的知識、理論進行相關整理、分析。
課程組合教育主要包括對所學知識、理論進行科學的評價、創新和共享,在標志設計的構思、實施、修正和推廣過程中要遵循標志設計的相關理論,同時對已有理論有批判繼承的精神,對不同觀點持兼容并蓄的態度,對權威有質疑的勇氣和方法,對不同領域有關設計的信息客觀對待。課程貫通教育主要包括標志設計理論、知識與視覺傳達學科理論、知識的有機融合,重點在于對理論、知識研究能力的塑造。
四、《標志設計》課程創客式教育教學實施路徑
《標志設計》課程創客式教育教學實施路徑主要以創客式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引入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傳統教學步驟。
第一個步驟課下準備階段,明確教學對象基礎和現有知識能力,分析具體教學環境,在此基礎上設計相關教學素材和教學用工具材料。
第二個步驟課堂教學階段,提倡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基礎內容,對于不能理解的內容則在課堂上互動解決,課堂在于重要知識、理論研討,同時對創客式設計過程進行指導,給出課下相關設計團隊自主設計。
第三階段課下實際設計,把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設計中,結合實際生活,及時調整設計方案,同時將自己創新觀點、方法、理論用于設計作品中,設計完成后及時進行總結,對于實際設計中問題解決辦法以及創新觀點等進行梳理,再進行深入理解發掘。
綜上所述,《標志設計》課程創客式教育教學模式重點在于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通過課下學生興趣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課堂中研究思想的培養、課下設計團隊協同創新、洞察辨別的培養,課下課程理論、知識的遷移以及總結提煉能力,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肖敏,臧鴻妹,馬利華.高校創客式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初探[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7,35(04):63-66+116.
[2]鄒玲莉.基于能力培養的創客式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04):406.
作者簡介:
申獻雙(1980-),女,講師,文學碩士,主要從事標識設計應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