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摘要】課改進程愈加深入使中職數學發生諸多變化,這便要求教師從教學設計出發,使課堂教學得以及時改進、創新。本文從課堂目標、重點以及活動設計相應要點出發,并對具體設計策略進行深入總結,以期為強化課堂質量作出貢獻。
【關鍵詞】中職數學 教學設計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63-01
引言
對中職生來說,數學在提升其文化、基本素養的同時,還會使其社會生活以及擇業等能力得以高效強化。而現階段,因數學存有的諸如抽象與邏輯嚴密等特性,再加之數學基礎及其相應能力反差較大,導致數學教學無法與教育預期相契合。因此,數學教學以預設目標為前提進行設計變得極為關鍵,下面就具體設計進行探討分析。
一、推動課堂目標相具體、行為性轉變
1.設計須從課堂目標以及教育目的出發
雖然課堂任務相對具體,但不論是教育還是課程目標都以任務為基石。比如,職教便以社會適應為導向來培養學生,而數學則需要以思維鍛煉以及數學應用等為基礎來設計。因此,數學設計需對職業人以及思維思想方式等綜合考慮,即使諸如集合概念等簡單知識點也切忌簡易處理。例如,教學設計可對“集合”諸如歸類等功能進行明確,并以實例為基礎進行介紹,同時還應就其表示進行確切區分。
2.對課程任務等實現細致梳理與歸類
教學設計需要將知識以及認知進行結合,使教學行為可以相應標準等為導向進行。為對教學目的等進行明確,教師應組織框架使設計更富導向性。例如,概念理解應從多層面出發對感性材料等實現高效組織,進而對概念本質進行凸顯,而其也應多項設計目標進行支撐,確保概念教學和學生認知相契合。此外,目標制定還需要對學生接受度等進行考慮,教學行為也應以其認知、理解水平為導向來針對實施。比如,若概念需記憶,則對各階段需要采用不同行為。若初學則可采取體會以及復述等方式;復習則可以采取舉例或者是識別等教學手段。
二、設計須對教學重點加以明確
數學教學不應只含知識內容,還需要包括以該內容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及訓練任務等。所以,設計在確立課堂核心后,應使該核心融于教學環節當中。比如,對一元二次不等式來說,以圖像為基礎進行求解時,關鍵應從二次函數出發對其求解。核心應為“圖像”,而教師卻將其根解法作核心進行引入,導致圖解法無法得以有效傳授。所以,教師可以課堂內容為導向作分類,而后按照課程目標以及學情等對教學行為等進行明確。重點內容則應以描述進行明確,于活動設計進行凸顯的同時加以評價。
三、活動設計相應要點分析
1.推動設問更富有效性
若想推動課堂設問更富有效性,教師應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使其生成過程向著問題化轉變。而問題設計則需要指引學生對知識聯系等進行回憶,并確保其內容及外延知識更富針對性。此外,設問還需遵循學生基礎實現漸進追問,追問需從已備知識出發,利用連續追問來到達未知。
2.將知識融于認知過程
通常知識需要相應認知進行匹配,從而使學生對知識實現高效保持以及恰當遷移。因此,教學可從心理學出發來總結策略,將一種知識融于多項認知當中并實現有效聯系。例如,對“若直線和x軸發生平行時,斜率便是0”進行理解時,教師應先對其說明,而后呈現多類圖形,指引學生看圖而后對其斜率實現有效區分。而后要求對0、1等斜率進行畫圖,并對其方程式等進行討論。該方式和多層認知相連接,可對其實現反復認知并對其事實性實現有效感悟。從而在保持認知的同時,使其操作行為實現正向“遷移”。
3.對教學評價加以關注
教師以評價為基礎可對其教學效果實現有效檢測,還可對學生掌握進行確切檢驗。評價首先要對設計目標相應可測性進行把握,而后就其評價工具進行考慮。此外,對教學活動來說,其設計需確保細致性,還應以其目標為導向實現實時評價。每次評價都應和設計預期相匹配,并逐漸對其評價層面進行提升。
總結
總之,中職數學必須以教學設計為其展開基礎,并從課堂目標、設計環節以及相關要點等出發,通過追、設問,任務梳理和教學評價等方式使設計更富有效性,從而確保數學教學契合學生認知。此外,教師思路不應受限于常規教學,需要對設計眼界、思路實現有效拓寬,保證數學教學得以強化。
參考文獻:
[1]陳林.中職數學教學設計科學性探究——以“含絕對值的不等式”教學為例[J].才智,2017(04):168+170.
[2]李金艷.中職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方式與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3]楊小英.談中職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以蘭州商貿職業學校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5(05):126.
[4]孫靜.中職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