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城
【摘要】漢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傳承要素,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中的漢字應用課程就是以提升學生的漢字應用能力,增強學生對本國的文化自信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所以針對當前高職院校中漢字應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學生文化自信不足、學生學習動機下降的具體問題,采取針對性較強的策略,提升漢字應用課程教學效果,成為日后漢字應用課程教學的重點發展方向。
【關鍵詞】文化自信 高職院校 漢字應用課程 著力點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88-02
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漢字是漢語的書面表達形式,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種表意豐富、形式優美、結構勻稱、讀音精確的語言文字。漢語是我國的母語,所以對漢語漢字的教學應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都需要設置的一門課程,對于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來說也不例外。而在當前高職院校的漢字應用課程教學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制約了課程教學的開展,制約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制約了學生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這既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更不利于祖國人才培養計劃的進行,對于國家語言文字建設事業來說更是極大的損失。從這個角度來說,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大業中來,對于高職院校漢漢字應用課程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一、文化自信及其重要意義
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宏偉藍圖的提出者和締造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明確表現出他對祖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認可與推崇。2015年習總書記在與北大學子進行座談的過程中,更是提到了文化自信,表現出對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幾千年璀璨文明傳承下來的豐富文化遺產的充分肯定。這是總書記作為一名中華民族的兒女所表現出的無比驕傲與自豪的感情,也是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堅定信心。假如一個人對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國家的傳統文化都已經失去了信心,又何談修身、何談齊家、何談平天下?因此,作為我國高等職業人才的輸送基地和培養搖籃,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在漢字應用課程的教學中,一定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不斷加深學生對于祖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升學生對漢語的理解與使用水平,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表達運用能力水平,進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漢字應用課程中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現
(一)對中華民族傳統的語言文化價值的認識不足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積累下了豐富的語言文字文化,這些語言文字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傳統的載體,是中華民族偉大智慧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更是人類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是值得我們進行學習、傳承和發揚的。但是,很多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并沒有真正認識到祖國傳統語言文字文化的價值,甚至片面忽視了祖國傳統文字文化的價值,導致學生在日常的漢字應用課程學習活動中不能真正進行深入的、積極的學習,不能將漢字應用學習同中國的歷史、傳統習俗、傳統禮儀、傳統典籍等進行有機的結合,不能對漢字應用課程的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另外,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課程設置也更加重視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教學和專業技能、實踐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積累較少,也對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少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對西方外來思想及語言文化的盲目學習與崇拜
大學生是祖國的新生代力量,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大學生的思想歷來都是最為激進的,在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為大學生的思想開放,接受新知識、新思想、新理論速度快、認知度高,又加上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推進,西方外來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影響日益加重,所以造成了大學生對西方自由、民主、平等、開放的過度追求,集中表現在對西方的思想大加追捧,對西方的文化大加宣揚,進而影響了原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體來說,比如輕視祖國的傳統文化,語言西方化,對漢字的含義、使用范圍和使用環境把握越來越模糊,卻在日常語言中夾雜外語,以此彰顯自己的個性和特立獨行;再如對自己祖國的語言評價較低,過分推崇外國語言,認為外國語言是最優美的、最有影響力的等等。
(三)對以漢字應用為主題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參與度低
對祖國的傳統文化缺乏必要的自信,使得學生對漢字應用課程的學習產生錯誤認識,總認為所學習內容對自己的專業沒有幫助,不如學習其他外語類課程。因為這種過分自卑、過分功利的心理,所以學生在日常的漢字應用課程教學中不能同教師開展積極、良好的互動,學習效率低下,學習動機不足,不能真正參與到探究活動和實踐活動中來。即使學校組織了以語言應用為主題的活動,例如漢字聽寫大賽、演講比賽、書法比賽、征文比賽等,學生也不會積極參與,更不可能進行主動的探究學習。即便進行了學習和活動,也僅僅是建立在要取得學分的基礎上。此種情況之下,又怎么可能會促使漢字應用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呢?
三、高職院校漢字應用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只有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保證文化的繁榮興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中我們可以解讀出這樣的信息,那就是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寶貴之處,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非凡價值,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祖國傳統文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才能讓學生對祖國的漢字產生足夠的崇拜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所以在高職院校漢字應用課程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充分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將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激發學生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作為一名龍的傳人應有的自豪感。例如向學生講解祖國的漢字時,可以向學生介紹祖國的漢字演變的歷史,向學生介紹祖國漢字在讀音、表意、結構、字形等方面的獨特個性,以及祖國的漢字對世界漢字的影響,尤其是對日本、韓國、朝鮮等國家漢字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在課上,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草書、行書、隸書、篆書等多種書體的不同書寫手法,體會不同的書體中蘊含的不同的韻味及表現出的不同的美感,既能增強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深度,又能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辯證對待外來文化,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在當今世界溝通與交流日益頻繁的形勢下,閉關鎖國是不可能保證國家的興盛和民族的發展的,必須改革開放,必須同世界其他國家進行深入的溝通和合作,才能確保國家的強盛發展。但是這并不是意味著我們要對國外的所有事物全盤接收,也不能因為其中包含有一些負面的思想和意識而全盤否定,應當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國外的文化思想,選擇其中正確的、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進行學習,為我所用;其中錯誤的、消極的、負面的就需要摒除。同時還要讓學生樹立傳統語言文字在生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堅定信念,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漢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借此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高度自信。例如對學生進行西方思想的辯證分析,讓學生明確西方的自由并不是絕對的自由,而是強調學生的獨立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觀點,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對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進行廣泛的學習和深入探究的基礎之上的,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漢字應用課程。
(三)營造良好校園環境,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環境改造人”,對學生進行文化自信的培養,不僅在漢字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更在于日常的環境影響中。為了保證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保證學生接受到更多的來自于祖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學校應當在硬件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可以在校園內設置文化長廊,以漢字由來、漢字發展歷史、成語故事、書法展示等為主題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熏陶,促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可以在校園內設置宣傳欄、在樓道內設置樓道文化、在班級內設置文化園地,在宿舍內設置文化視角,在其中展示書法大家的書法作品,或者展示學生的優秀書法作品,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的同時還能在校園營造一種積極傳承祖國傳統語言文化的良好氛圍。學校還應當在軟件建設方面加大力度,比如組織以中國漢字應用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征文比賽,也可以邀請書法大家或者語言大師進校園進行講座,也可以在校園網絡中開辦祖國語言文字應用的教育欄目,為學生打造一個充滿傳統文化氛圍的成長環境,以激活學生心中的傳統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總而言之,在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漢字應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深挖學生學習信念和學習興趣不強的原因,通過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方面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堅持以德樹人、文化育人理念,不斷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努力提升高職院校漢字應用課程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水平,為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祖國更大的進步與發展提供足夠的精神動力,夯實堅固的文化根基。
參考文獻:
[1]陳棉,馬會欣.高職院校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現狀與對策的研究[J].大家,2011(12):168-169
[2]金博雅,李德方.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與文化自信的提升策略研究——以常州高職院校為例[J].職教論壇,2017(17):45-48
[3]潘瑩瑩.試論文化自信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J].赤子,2017(22)
[4]曾紅萍.文化自信視野下高職學生文明素養的提升[J].廣西教育,2017(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