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下面我就以小學語文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朗讀;交際能力;語文實踐
教科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但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語文是教育資源最豐富、與現實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也不例外,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實踐活動,創造性地設計口語交際的內容。為了使學生練在平時,練在全體,可以把每日每節語文課前五分鐘設為“五分鐘演講”時間。形式不拘,內容不限。閱讀收獲、親歷趣事、今日要聞、詩歌故事等,把它作為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的一個機會。同學說完,下面的同學給予評議。剛開始,學生評議時可能前言不搭后語,時間一長,從每個小評論員嘴中都能說出一套流利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學生“說”的要求應當不斷提高,開始從語調高低、音色圓潤、有表情、聲音抑揚頓挫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使學生在聽說能力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
一、 以讀學說
朗讀是學生口頭表達的基礎,它既能讓學生積累表達規范的語言,又能讓學生體驗到“規范”語言的價值,進而建立起學習語言的目標。重視朗讀的訓練,一方面讓學生多聽錄音朗讀和教師范讀,通過直接感受語調、語氣的變化和體態語言去深刻感受語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將作者的思想感情轉化成學生自己的“口頭語”去充分表達發揮。如分角色朗讀、換角色演講、“課本劇”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語練習的好形式。長期訓練,學生不僅可以積累豐富而規范的語匯,而且能不斷增強語感,從而水到渠成的準確用語、表情達意。
二、 以說帶學
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應該在課上做學生的忠實聽眾,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在充分預習準備的基礎上,學生們能較熟練地把一堂課的重難點很好地突破,而且經過一段時間訓練,語言連貫,口齒清晰,師味濃厚,老師課上幾分鐘稍加評議,學生便心領神會,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得很快。
三、 以聽導說
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聽故事。根據學生這個心理特點,可以組織學生收聽有較強趣味的錄音故事,并要求學生說出重點,交互設疑、解惑,復述故事??傊?,不拘一格,盡量讓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口語交際創造好一切條件。布置學生在校外留心大人們的對話,辨析人們口語交際中的“毛病”,學習幽默風趣的對話。在“語文活動課”中常開展“聽進去,說出來”的小型活動,努力促成向生活、向周邊群眾學習口語和交際的方式方法。
四、 以看引說
看是自外而內的輸入,而說則是自內而外的輸出,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讓學生多看課外書,能幫助他們積累知識,拓寬視野、活躍思維、發展語言。可在班級建立“圖書角”,開設課外閱讀交流課,并通過故事會、演講會、朗讀比賽等活動形式,把看課外書的所得講述出來,并把這種訓練形式擴展到課余觀看影視節目、生活見聞之中。
五、 創設情境,樂于交際
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交際能力,可以在班內設“周末你我他”一欄目,在活動中,教師主動與學生融為一體,共同扮演角色,共同完成口語交際內容。學生臺上表演,臺下學生給其“配音”,臺下學生“發令”,臺上學生表演;教師表演,學生給老師的動作“配音”,形成互動。不定期地開設“暢想欄目”。如:《當我離開母校的時候》《十八歲的我》《2050年我們再相聚》《假如我是……》。讓學生大膽地、無拘無束地想象,用個性化的語言進行表達,顯示自己的個性特點。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和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在教學中去發掘口語交際的豐富素材,而且生活實踐同時也是對口語教學的鞏固和延伸,是口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學生生活在群體之中,生活在社會之中,與人打交道的際遇無處不在,我們要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爭取多說話,尤其是當眾說話。做一個落落大方,說話得體,做事受人歡迎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1]任佳佳.基于實踐視角,提升口語交際基本素養[J].語文天地,2016(36):84.
[2]張良,李秀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發掘語言訓練點——以《驚弓之鳥》一課為例[J].考試周刊,2016(19):42.
[3]姚瑤.快樂口語四部曲[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9):79.
[4]官建華.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的方法和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07):115.
[5]周愛英.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說話訓練設計方案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4(04):170.
作者簡介:
顧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新疆石河子143團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