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假如學生對你所上的課不感興趣,那你的課肯定是失敗的,教學效果會很低微,世上沒有對事業不入迷就有所造就的,學生中沒有對你所教學科不感興趣就成為本科優生的,要入迷,要成為優生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數學教學;趣味性;心理發展
一、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
1.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查結果表明,整個小學階段,主導的學習動機是:(1)為了好分數,不落人后,或為了獲得表揚和獎勵而學習。(2)為履行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或為集體爭光而學習。這表明小學生一般還不擅長把學習和社會需要聯系起來,其學習動機一般是直接與學習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年級越低,學習動機越具體,學習動機更多地與學習活動本身直接聯系,與學習熱忱發生聯系或受興趣的左右。
2. 小學生的學習熱忱。最初對探究的外部活動感興趣,逐漸對探究的相關內容感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的初步分化;從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到對抽象因果循環之間的知識感興趣。
3. 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在整個小學時期,小學生的思維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仍帶有很強的具體性;小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存在著一個顯著的“關鍵年齡”;小學生逐漸具有了人類思維的完整結構,同時這個思維結構還有待持續地完善和發展。
二、 傳統的小學數學生動活潑的在校教育方法與當前課堂的教學方法的比較
教學方法是指特定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容所制約的、為師生共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范和步驟,它是引導、調節教學過程的規范體系。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基本是提示型的教學方法,如敘述講解法、演示法、練習法等,對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學方法應用較少,主要源于教師對于傳統課程實施形成了公式化的教學實踐模式,缺乏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得小學課堂缺乏活力,許多低年級的學生從一二年級起便開始對數學失去了興趣,這是典型的教育失敗結果。因此,新課改創造性提出教學方法的全面化,教師應根據學習任務和目標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于同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為方式,教學方法在一堂課程中一般交替使用。新課程創新的教學方法強調同學們的學習參與,通過引起學生注意、給予學生關切、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以及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獲得成功的滿足。而趣味性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可以合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積極進取的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自覺參與,進而越發普及小學低年級數學生動活潑的在校教育的質量與效率。
三、 新課標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統一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可以明白新課標對于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出基礎性、普及性與發展性。新課標中要求體現出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因素性,基礎性就是“三基性”,即數學中包含的核心因素知識、基礎知識與基本概念。(2)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出數學的主要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中要重視數學的主要價值教育,即要重視數學應用功能的發揮,重視數學在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作用的發揮。(3)重視同學們的主體性。
四、 營造趣味性課堂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中,組織活動形式多樣與激發學生好奇心理格外重要。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一定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以同學們的健康和諧發展為重點,以實現同學們的人生價值為最終目標,積極認真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理。這樣,就可以使小學數學生動活潑的在校教育充滿趣味與活力,進而越發普及同學們的學習能力。在游戲活動中,輕松自如地學習數學,教學工作者需要認識到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強、邏輯性強的綜合學科,光依靠以往教學意義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方法是難以在小學生心底引起共鳴,是很難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只有將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學知識通過游戲活動的方法呈現今小學生面前,讓小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才能實現小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和諧發展。趣味性生動活潑的在校教育方法主要有:(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熱忱。數學本身是一門融邏輯、推理、概括和綜合等為一體的以數理為主線的自然學科。(2)提出挑戰問題,創造性的思維。(3)教師輔助引導,學生主體發揮。(4)組織合作學習,共同進步。(5)結合現實教學,滲透教育。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過程中體驗數學的主要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文東.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3(01).
[2]張濤.淺析思維與語言的關系[J].考試周刊,2012(69).
[3]梁倚萍.淺談小學數學中求異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2(03).
作者簡介:
劉義雙,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三興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