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教學主要陣地。新課改后,我們一直在強調如何實現教學生活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但是也不應該忘記教學的基本化。課堂就是教育的基本,是傳遞知識的大本營,是吸收知識的基礎場地。因此,在教育現代化和與時俱進的路上,我們不丟棄一路相隨的課堂這一主營地。本文,筆者就談談課堂——教學的生命價值體現的原始地方,以及如何實現其生命價值——構建高效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教學價值
“高效”,從新課改之后就一直被教學工作中作為教學的中心,也是教學的目標之一。但我們真的能夠明白教育所謂的高效嗎?筆者認為在忙忙碌碌的教育生涯中,我們也需要花時間停下腳步來思考這一問題。筆者所認為的高效應該是以最好的教學形式給予適合學生的發展的知識。那么,對于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么樣的姿態才能達到最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 精準定位教學目標
可能關于語文的教學目標不止一個,但是總目標(核心目標)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傳遞知識。傳遞→接受→消化→運用,筆者覺得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關于語文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投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傳遞知識。
二、 導語精妙,能深入學生的心靈
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 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最大法寶。用高超的懸念藝術,層層設疑,絲絲相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深入地鉆研教材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設計精妙的導語,總是蘊含著豐富的懸念,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直接入題,短小精悍
直接入題可以達到一針見血的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容,設計短而精的導語。過于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三) 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我們選入教材的課文大多是名篇佳作,絕大部分文質兼美、情文并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傊玫膶дZ能夠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學,并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教學過程循序漸進,豐富靈活
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么,怎樣問,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對學生的作用,優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我覺得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一) 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
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階層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 設置問題應面向團體師生
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總之,教師的問題設計應該是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技巧性,更應該是具有實際操作性,同時也是面對全班學生的,不能只盯住幾個尖子生。應該利用問題的系統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設計階梯式的問題。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 結尾有情趣,余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五、 小結
無論未來的教育是怎樣發展的,我們始終都應遵循課堂是教學的根本所在,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教育的生命價值的體現。筆者相信,只要我們教學者有一顆熱愛教育的心,總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越來越高效,也能夠讓學生越來越愛學習,主動學習,真正參與課堂學習,從而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劉瑞紅.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J].語文學刊,2011(6):162-163.
[2]張霞.改變教學策略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吉林教育,2012(19):61-62.
[3]秦訓剛,蔣紅森.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0.
[4]周湘浙,張寶臣.課堂教學藝術新編[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6,7.
作者簡介:
徐雋,重慶市,重慶市北碚區文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