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棋雖小道,但是通過下棋便能反映一個人的本性,在下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個性和風格。棋如人生,通過學習棋道,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專注力,開發學生智力,還能培養學生生活智慧,鍛煉學生意志品質。下棋是一項高雅的益智游戲,培養學生的棋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下棋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棋類學習積極性,推動小學棋道課堂訓練順利開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棋道訓練;教學趣味性;因材施教;學習動機;情感體驗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自古以來就是備受推崇的八大雅事,其中,棋作為八大雅事之一,自然是極受國人重視的。當前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圍棋、國際象棋、象棋”三項棋類活動成為小學教學的重要項目,棋道也成為小學生必須要學習并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其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十分有限,并且有著好玩多動的特點,所以棋道學習對其來說是極為晦澀難懂并且枯燥乏味的。因此,如何改進教學策略,推動棋道訓練在小學課堂上順利開展,成為小學教師必須要深入思考探究的重要課題。
一、 培養學生棋道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全面了解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依據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確立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棋類學習興趣,帶動學生棋類學習積極性。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游戲是小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基本活動。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有趣的課堂小游戲來進行棋類教學,使學生能夠樂學、好學,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棋道教學。
例如,在進行象棋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你是帥,我是車,他是象......”讓學生充當各個象棋角色,然后教導學生每個棋子應該怎樣走。接著,讓學生在畫著棋盤的場地上進行練習。通過每個學生親自體驗各個棋子的走法,幫助學生更快地了解和掌握象棋的基本走法。這種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象棋的興趣,還能通過學生參與幫助學生記憶,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增加學生象棋學習知識。
二、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因材施教、依需定教
每個學生都是個性化的學習主體,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狀態都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在進行棋道教學時,必須要全面了解班級學生的棋道學習水平,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習任務。傳統的課堂教授法并不適用于棋類教學,“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會使得相當一部分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挫傷學生棋道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進行棋道訓練時,教師必須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材施教,依需定教,讓學生在適宜的學習氛圍中開展棋道學習,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幫助小學生樹立棋道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進行圍棋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式教學法來安排學生棋道學習。將學生按照不同的學習進度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使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共同學習,在小組學習中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相同的學習水平的學生在一起學習還能有效避免“吃不飽”“吃不下”的情況,使每個學生都能愉快地參與到棋道學習中來。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學到棋道知識,還能培養學生棋道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增強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勇于創新精神。
三、 積極開展下棋比賽活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教學活動必須重視教學策略,一味地知識教學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和疲憊感,導致學生學習熱情減退,學習積極性下降,甚至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因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不思進取。因此,教師必須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棋道學習動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棋道學習中來,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增進對棋道的認知和體驗,真正從棋道學習中獲取愉悅和享受,體會棋道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競賽機制,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成功欲,鍛煉學生的下棋能力和水平。比賽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標尺,通過比賽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使學生在一次次的競爭中鍛煉自己的抗壓能力,發掘自身潛能。同時,在比賽中,學生還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避免學生因為取得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故步自封,使學生能一直保持積極學習、自我提高的良好學習狀態。
四、 營造良好的棋道學習氛圍,循序漸進安排教學活動,重視學生情感體驗
棋類學習本身是一項枯燥而又深奧的學問,多少人終其一生在尋求棋類學習的奧妙。棋類學習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久的經驗累積。在棋道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偏重于知識技能的傳授和競技技巧,還應該兼顧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棋道學習中學習為人處事的道理,體會棋如人生的真實內涵。因此,在小學課堂開展棋類教學時,教師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有計劃地安排學習任務,循序漸進,水到渠成,讓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陶冶情操,提升個性品質。這要求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完善學習形式,合理、有效、科學地開展各項棋類教學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教學法來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南朝齊高帝蕭道成“落子無悔”“弈秋悔棋”等等歷史上著名的棋類小故事,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棋道的興趣,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學習前人優秀的個人品質。教師在棋道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融入情感教育,使學生在學習下棋的過程中提高為人處世的智慧,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
總之,棋道學習對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小學棋道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棋道教學策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棋道學習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棋道學習中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新課標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劉穎,李金龍,江聲久.小學生棋類教學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
[2]黃若華,王海艇,韓江,靳曉迪.西安市中小學開展棋類教學活動的困惑與思考[J].運動,2012.
作者簡介:
羅名揚,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番禺區毓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