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的發展,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重點培養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專業建設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高水平職業院校。本文通過對中國知網近十年有關高職院校教育政策研究的文獻梳理,不僅對文獻類型和發表時間進行定量分析,而且從政策內容、政策過程、政策價值等方面進行定性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目前高等職業教育政策在研究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問題,從而為高等職業院校未來的發展和走向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育 政策法規 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013-03
一、研究緣起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1979年出現了專門為中等技術培養師資的職業技術師范學院,這是最早的具有高職教育性質的學校,隨后原國家教委批準建立了南京金陵職業大學、合肥聯合大學等首批 13 所職業高校[1]。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子系統,由于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高等職業教育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1996年頒布的《職業教育法》和1999年頒布的《高等教育法》從法律上規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在政府大力支持職教發展的態勢下,一大批職業技術學院應運而生。筆者在中華人們共和國教育部的官網上提取2011年至2015年的高職教育數據,可見近五年來我國高職教育的院校數和在校生的規模逐年都在增加。
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政策的制定或頒布直接指導著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乃至教師選拔等,對于是否能提高高職教育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只有深入探討我國高職教育政策的歷程及著名學者的研究,且借鑒國外先進的高職教育的發展模式,才能在我國現存的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中找出問題,進而為未來我國高職教育政策的制定指明新的方向。因此,本文重點探討近十年來關于高職教育政策的研究。
二、研究設計
本文研究目的主要從政策文獻的量化分析以及政策內容、政策價值定性分析等兩個方面來探究我國高職教育政策法規現狀。在中國知網CNKI中以“高職教育政策”為檢索詞搜集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文獻,統計出關于高職教育政策的期刊共有361篇。由此可見,目前關于高職教育政策的研究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也有所提升,但深層次高質量的研究仍然比較匱乏。
三、研究結果分析
1.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了Bicomb2書目共現分析系統以及spss22統計軟件,利用知識圖譜的分析方法,對我國近十年來高職教育政策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研究進行可視化的分析,從而深入探究我過高職教育政策的深層次關系。知識圖譜是以科學知識為對象,通過空間表征法,綜合運用科學計量學、信息可視化技術、應用數學、圖形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來揭示科學文獻和引文路徑的復雜交織所反映出的科學交流及發展趨勢[2]。
2.研究步驟
第一,把在中國知網上收集近十年的高職教育政策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全部導出成NoteFirst格式并轉換為Bicomb2能夠識別的ANSI編碼文本文件。第二,將數據導入Biconb2分析系統中且篩選出2849個關鍵詞,從中選擇出現頻次為7~121默認為高頻關鍵詞,然后分別對高頻詞進行詞篇矩陣和共現矩陣。第三,將詞篇矩陣的數據導入SPSS22中得出關鍵詞的聚類樹圖,同理將共現矩陣的數據輸入SPSS22中可進行高頻關鍵詞的相似矩陣分析。第四,對圖表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3.數據分析
期刊中的關鍵詞是筆者經過深思熟慮后對全文進行總結而凝練出的,因此關鍵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學術界對高職教育政策的關注度或研究的熱點。通過對我國高職教育政策文獻的統計以及齊普夫的界定公式,最終確定28個高頻詞匯。
根據表2可得出,28個關鍵詞出現的頻次為 568,占關鍵詞總頻率的20%,通過對28個關鍵詞的排序,可以推測出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政策的研究熱點。其中,前九位的高頻關鍵詞頻次大于20的有高職教育、高職院校、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對策、高職、職業教育和人才培養。其余的關鍵詞頻次都在7~20之間的有19個。這初步說明,國內對高職教育的研究主要圍繞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及解決對策等研究。
關鍵詞聚類分析的原理是以他們成對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現的頻率為分析對象,利用統計學的方法,把關聯密切的關鍵詞聚集在一起形成類團[3]。高頻關鍵詞的遠近代表著研究的密切程度,因此從圖3可直觀的看出我國高職教育政策的高頻關鍵詞的研究可分為七大類。第一類是對高職教育政策現狀、問題和對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第二類是對高職教師的研究。第三類是對高職教育政策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以及中高職銜接等相關研究。第四類是對高職教育的政策內涵和辦學模式的研究。第五類是對高職教育的產學結合、專業設置及教育發展的思考。第六類是對高職教育未來國際化和創新發展路徑的研究。第七類是對高職教育創新教育的研究。
綜上所述,本文從兩個方面分析審視我國的教育政策。
首先從宏觀政策分析方面分析,大部分的學者依據當時頒布的重要政策為節點,來分析我國高職教育政策法規的發展變化。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王應密按照我國重要政策文件的頒布為劃分依據,梳理了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的演變過程:1982~1990是明確高職發展方向,樹立高職教育類型結構階段;1990~1998是構建高職教育體系,促進結構變革階段;1998~2005是擴大辦學規模,推動高職教育跨越式發展階段;2006年至今是提高培養質量,突出高職教育特色化發展階段[4]。通過對高職教育具體時間段的劃分,完善了部分學者籠統劃分為形成期、調整期、完善和發展期等認識偏差,能夠讓讀者清楚地了解每一階段的大致時間和國家在該階段所發布的政策文件。
其次從微觀方面分析,高等職業教育政策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國內有關的研究也比較少。早期在高職業教育政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一鳴的《中國社會主義教育軌跡》是以豐富的史實為依據,論述從新民主主義教育一直到現在的教育體制的變化過程[5]。袁振國的《教育政策學》從初等、中等和高等普通教育制度和管理方面研究教育政策[6];孟光平的《當代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匯集了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各個發展時期,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教育方針、政策、辦學法規及指導思想[7]。這三位學者對中國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影響巨大。總結近十年來各學者的研究發現,學者們對高職教育政策過程的研究大部分體現在教育政策取得成就、發展不足和改進意見等方面。通過分析文獻可以發現,目前多數研究普遍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高職教育政策改革意見:(1)區分中高職的教育政策法規,發揮高職教育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獨特作用。(2)高職教育納入高等職業范疇,制定相應的學位教育體系。(3)鼓勵教師自主創業創新,引領學生進入市場。(4)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體系。
四、結論
經過收集和整理發現近十年我國高職教育政策的文獻數量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說明高職教育政策的研究已經受到了廣泛學者的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高職教育政策的研究角度比較集中在人才培養和辦學模式模式、現狀和對策的研究,但涉及高職教育政策的創新和國際化的研究角度還較少。因此,我國高職教育政策的研究應該在本土的基礎上大膽借鑒國外的先進研究成果,將國外先進的政策理念或模型在某些地區進行試點研究,再逐步推廣到全國。
參考文獻:
[1] 孫琳. 新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與變革[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8(33):25-28.
[2] 劉則淵, 陳悅, 侯海燕. 科學知識圖譜方法與應用[M]. 人民出版社, 2008.
[3] 鐘偉金, 李佳, 楊興菊. 共詞分析法研究(三)——共詞聚類分析法的原理與特點[J]. 情報雜志, 2008, 27(7):118-120.
[4] 王應密, 張樂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職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J]. 職業技術教育, 2013, 34(13):5-10.
[5] 金一鳴. 中國社會主義教育的軌跡[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6] 袁振國. 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01[M].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
[7] 孟廣平. 當代中國職業技術教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課題項目:互聯網+背景下的南昌市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項目編號:YC2017-S414。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資助(YC2017-S414)。
作者簡介:涂艷(1992年7月-),女,漢族,江西省,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服務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