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 要:教師要緊扣教材文本的語言形式,對如何教進行深入考量,并設置路徑促進學生語言習得和表達能力的發展。文章提出語言訓練要基于文本資源智慧開掘、有效策略扎實突進、兒童本位貼地而行,從而為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奠基。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訓練;高效課堂;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1-0076-01
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說過:“閱讀教學說到底就是以文本為載體的語言訓練。”在確定了閱讀教學教什么的話題之后,教師就要緊扣教材文本的語言形式,對如何教的問題進行深入考量,并在設置路徑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和表達能力的高效發展。
經典的文本都存在著揭示主題、升華意境和提煉內容的表達核心,即文本的文眼。借助文眼,可以有效地窺探主題思想、梳理文本表達的內在脈絡。教師要緊扣“文眼”,組織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品味與鑒賞、實踐與表達。例如,在教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時,教師就可以緊扣文本“發憤”這一文眼,展開三個層面的語言訓練:1)以“發憤”為核心,統整全篇,梳理支撐司馬遷能夠“發憤”堅持編著《史記》的內在動力,認識到司馬遷是受到兒時生活環境、父親志向的影響,形成“發憤”的動力。2)以核心語段中的“發憤”展開教學,緊扣“重又攤開”“悲憤交加”等核心詞語感受人物“發憤”的心理狀態,更好地走進司馬遷的內心世界。3)引入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名言,對比審視司馬遷“發憤”所形成的震撼人心的內在力量,更好地引領學生把握文本語言所蘊藏的豐富內涵,促進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知和鑒賞能力的不斷提升。
新生代名師劉發建說過:“單憑一本語文書,神仙也教不好語文,天才也學不好語文。”教師不僅要做好課程資源的利用者,更要做好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要以教材課文為基點,確定相應的價值點后,為學生拓展彼此相關、價值相融的類群文本,為學生打開語文學習的另一扇窗。以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文為例,教師引領學生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利用文本載體感知“借物喻人”寫作方法表達的精妙。但僅憑這篇文本,學生對這一方法的感知可能會停留在機械認知的層面,遠遠達不到融會貫通的程度。因此,教師相機為學生拓展補充了鄧穎超懷念周總理的文章《海棠花開》和于謙的名篇《石灰吟》,引領學生在深入感知海棠、石灰特點的基礎上,洞察了解它們所分別指向的周總理、于謙的人物品質和人格魅力,更好地將“借物喻人”這一策略融入到文本中,為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奠基。
(1)依托教學目標,導得循序漸進。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的一切考量都要基于兒童本位出發。因此,在語言訓練中,教師要依托明確的教學目標,并找準學生現有能力與目標之間的差距,設置明確的訓練路徑和方法,有效點撥引導學生逐步向語言訓練目標邁進。例如,在教學《廬山的云霧》時,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相關語段;2)感受廬山云霧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廬山云霧的喜愛之情;3)領悟作者是如何細致觀察廬山云霧的,學習作者運用比喻、聯想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方法。為此,教師設置了四大教學板塊,引領學生緊扣文本載體發展語言能力。第一板塊,調動原始積累,喚醒沉睡記憶,圈畫、感知文本中核心詞語的表達作用;第二板塊,對比辨析,感受鮮明的寫作特色,體悟比喻、聯想等方法的精妙表達;第三板塊,多重誦讀,鑒賞品析,實現文本語言的有效積累;第四板塊,類比遷移,實踐練筆,促進寫作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師正是緊扣教學之初設置的目標,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設置了富有層次的訓練體系,在順學而導中促進了學生言語能力的不斷發展。
(2)探尋獨特視角,練得張弛有度。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文本并不是簡單的客觀存在,在經歷了作者的第一次創作之后,不同讀者的認知應該是文本價值的第二次彰顯。優質的導學設計,應該體現執教者對文本進行深度加工和深入思考的個性表達,是對文本語言形式的綜合化運用,更應該切合學生內在的個性表達。如《珍珠鳥》一文中,馮驥才循序漸進地描寫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不斷親近的過程。作者將更多的語言落在了小珍珠鳥上,而對于自己的描寫相對較少。其實,小珍珠鳥之所以能逐步放開膽子,不斷與作者親近,最主要在于馮驥才并不想傷害它,讓小珍珠鳥放松了警惕。因此,在關注小珍珠鳥表現的同時,也應該想到作者其實也為這一切做出了很多努力。基于這樣的引導,教師則引領學生展開想象:面對小珍珠鳥的不斷逼近,作者可能會做些什么呢?請想象并寫下作者的言行,與課文中小珍珠鳥的舉動形成相得益彰之勢。
總之,閱讀教學的核心是關注文本,是為學生扎扎實實的語言訓練搭建聽說讀寫的實踐平臺,從而在順學而導、以練導學、借學促練的過程中,實現對文本語言的感知、悅納、遷移,使學生真正獲得文學語言的滋養和熏陶,更好地讓學生學習語文,促進核心能力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敏.試析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訓練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9).
[2]孫淑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表達訓練時機的把握[J].教學與管理,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