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明
摘 要:長期以來,小學美術課慣用的教育模式就是以教師為主將作品分析介紹給學生,期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審美和鑒賞能力,但這樣的方式恰恰忽略了每個學生自我鑒賞的能力與眼光,而且教學方式又枯燥無味,不能達到課標的要求。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采取措施,創設條件,有效地開展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藝術情操、自我提升的能力以及對美術的興趣和吸引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情感教育;教學策略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小學美術教學階段開展情感教育,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藝術理解,提升其審美的層次,還能為其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辨別美丑與真假善惡提供良好的衡量標準。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一定要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另外,在教學中筆者經常會發現一些學生在繪畫技巧上存在問題,包括線條的粗細不均勻、顏色搭配不協調以及花草樹木失真等,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內容都是學生內心的真實反映,將這些真實反映具象化、細節化以及深刻化就是美術教學的目標,而如果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審美情感價值,將學生教育成統一的風格,也就降低了美術教育的價值與作用,不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情趣與愛好。
2.培養小學生的藝術情操
當前藝術情操作為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受到了人們的認可與關注。現代教育更加崇尚綜合評價,對于小學生而言,僅僅通過考試成績來評判其能力是有失公允的,而藝術情操就是另外一個評判其美術學習水平的重要標準。藝術情操包括學生自身對于藝術的理解與感悟能力及其創作藝術作品的能力等。學生是否能夠將自己的看法與情感融入作品當中被視為藝術情操的主要標準。通過情感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對其養成良好的藝術情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具體措施
1. 妙用交流培養師生情
師生之間的交流既包括課內知識與技巧的交流,也包括學習方法、情感與藝術體驗等多個方面的溝通和交流。為了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筆者經常會選擇一些抽象的三維圖像讓學生猜是什么東西,對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我還會給予適當的獎勵,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創新思維的想法,這不僅彰顯了時代的特征,也滿足了學生對于藝術審美的特殊需求,更增加了師生情感,提升了情感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2.巧用語言感染學生情緒
(1)用激情想象的語言,發揮教學魅力。教師的激情想象可以促進學生進行更好的藝術欣賞與創作。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在課堂上談話創設豐富的情境,讓學生在充滿想象的時空中遨游,培養學生想象力,讓學生變得富有激情。
(2)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營造快樂氛圍。快樂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通過幽默的故事來講述教材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關注教材本身,也能夠讓學生對課本知識充滿興趣,由此明確學習目標。教師利用幽默的語言,可以拉近自身與學生的距離,贏得學生信任,還可以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力量。
(3)用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充滿自信。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造。當學生怯于與他人交流時,要多留意他們的舉動,在其有進步時,教師要及時表揚。當學生對自己的作品缺乏自信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作品的亮點,讓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教師要巧用語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自信心,并讓其快樂地接受知識,這既能感染學生,也能傳達情感。
3.結合教材及其他藝術形式激發學生審美情
與其他藝術形式類似,美術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通過“發現美、理解美、創造美”的過程升華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就必須讓學生學會通過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情感與作品的融合,才能真正實現情感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認識到藝術創作的意義與價值,為其今后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總之,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教師就必須通過開展情感教育的方式來強化教學環節。除了創設課堂教學氛圍、強化師生的溝通與交流,教師還應該通過作品表達情感的方式來更好地增強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情感滲透,從而做到情動辭發、披文入情,為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素質與水平提供積極有效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趙瑩瑩.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2]白音吉力根. 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方法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