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有珠
摘 要:目的 探討氨茶堿聯合呼吸功能訓練法對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來我院就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6例,按照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參照組,每組23例,參照組患者使用氨茶堿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輔助呼吸功能訓練進行聯合治療,分析兩組臨床療效分析對比。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1.30%高于參照組65.20%,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指標FVC(3.6±0.28)L和FEV1(2.89±0.48)L高于參照組(3.01±0.12)L、(2.13±0.51)L,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氨茶堿聯合呼吸功能訓練對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臨床療效顯著,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氨茶堿;呼吸功能訓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圖分類號:R56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4.045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04-012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minophylline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April 2017,46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with 23 cases each.The reference group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aminophylline,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assisted respiratory training for joint treatment,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30% higher than 65.20%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treatment,the indexes of FVC(3.6± 0.28)L and FEV1(2.89±0.48)L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reference group (3.01±0.12)L,(2.13±0.51)L,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minophylline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s significant and can be applied.
Key words:Aminophylline;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可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主要累計肺臟,但也可以引起全身不良反應。為了幫助患者提高生存質量及盡可能延長生命,當前醫學界人士加大了對該疾病的研究,以期制定最佳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屬于偏遠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大部分患者不能使用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劑,噻托溴銨粉吸入劑及長期家庭氧療情況下,本文旨在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前來我院就醫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氨茶堿聯合呼吸功能訓練的療效,現研究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前來我院就醫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組織研究對象進行嚴格檢查,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參與研究;排除心腦血管疾病、其他肝臟功能受損和有不良入院記錄者。按照患者的治療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23例,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2.31±4.83)歲,病程3~14年,平均病程(7.82±2.13)年;參照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齡47~74歲,平均年齡(53.41±4.93)歲,病程3~13年,平均病程(7.64±1.8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研究。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住院期間靜脈滴注氨茶堿出院后繼續服用氨茶堿片(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1419,規格:0.1 g)進行藥物治療,成人用量不得超過0.6 g/d,患者服用該藥物早期常出現惡心嘔吐、失眠或情緒紊亂等癥狀,嚴禁哮喘或急性支氣管痙攣患者服用。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輔助呼吸功能訓練進行聯合治療,以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方法: ①橫膈肌阻力訓練:患者仰臥位,頭稍抬高的姿勢。首先讓患者掌握橫膈吸氣,在患者腹部放置1~2 kg(3~5 lb)的沙袋。讓患者深吸氣同時保持上胸廓平靜,沙袋重量必須以不防礙膈肌活動及上腹部鼓起為宜。逐漸延長患者阻力呼吸時間,當患者可以保持橫膈肌呼吸模式且吸氣不會使用到輔助肌約15 min時,則可增加沙袋重量。②吸氣阻力訓練:患者經手握式阻力訓練器吸氣。每天進行阻力吸氣數次。當患者的吸氣肌力/耐力有改善時,逐漸將訓練器的管子直徑減小。③誘發呼吸訓練:患者仰臥或半坐臥位,放松舒適姿勢。讓患者做4次緩慢、輕松的呼吸。讓患者在第4次呼吸時做最大呼氣。然后將呼吸器放入患者口中,經由呼吸器做最大吸氣并且持續吸氣數秒鐘。每天重復數次,每次練習5~10下。其次教會腹式呼吸、縮唇呼吸。此外還組織患者學習呼吸醫療體操,組織其進行咳嗽訓練,如深呼吸屏氣5 s,用力短促咳嗽,咳盡痰液,患者也可以在咳嗽時按壓上腹部利于咳嗽。
1.3療效判定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其療效。治療結束后組織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分析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FVC及FEV1指標。①顯效:即患者呼吸困難、咳嗽、喘息癥狀均明顯改善;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仍有咳嗽、呼吸障礙等問題;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改善且有惡化傾向。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對比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 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顯效15例,有效6例,無效2例;參照組顯效5例,有效10例,無效8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1.30%高于參照組65.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600,P=0.032<0.05)。
2.2兩組患者FVC和FEV1指標 治療結束后,組織兩組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查,分析其FVC和FEV1指標,觀察組指標FVC(3.6±0.28)L和FEV1(2.89±0.48)L優于于參照組指標FVC(3.01±0.12)L和FEV1(2.13±0.51)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伴有炎癥反應,該病多由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擴張發展而來,患者出現咳嗽、咳痰、氣促等癥狀,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加劇及氣溫變化較大,致使國民患病率呈遞增趨勢[2]。調查顯示,全球40歲以上民眾發病率達9~10%,但其發病機制至今未明,醫者多認為該病多以氣道、肺血管及肺實質慢性炎癥為特征,肺泡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及T淋巴細胞增多,炎性細胞釋放過多介質破壞肺部內環境促使中性粒細胞出現炎癥反應,肺部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自主神經系統紊亂誘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臨床以穩定期治療、康復治療、家庭氧療、藥物治療及飲食干預為主,藥物治療因見效快、方便易行備受民眾歡迎,但單純藥物治療療效有限,雖能幫助患者較好的控制病情但多忽視其呼吸功能的恢復,預后欠佳[5,6]。
氨茶堿是茶堿與乙二胺復鹽,其藥理作用主要源于茶堿,患者服用后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細胞內cAMP含量進而松弛呼吸道平滑肌,緩解支氣管粘膜充血和水腫問題,增加離體骨骼肌收縮力,改善肌收縮力及肺通氣功能。以往患者選擇氨茶堿行藥物治療,服用后雖能有效緩解病情,減少發病頻率,但長期服藥不僅會使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同時也會引發心率失常、發熱、驚厥等副作用,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呼吸和心跳停止,影響患者身心健康[7,8]。目前醫護人員將氨茶堿與呼吸功能訓練結合在一起,以期獲取最佳治療效果。呼吸功能訓練即患者通過自身訓練,增強腹肌、胸部肌肉及膈肌等活力,清除呼吸道中的內分泌物,改善肺通氣功能,提高其全身體能,減少并發癥。基礎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推崇氨茶堿聯合呼吸功能訓練法,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案,幫助患者增強其自身體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利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身心,正常工作和生活。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1.30%高于參照組65.20%,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指標FVC(3.6±0.28)L和FEV1(2.89±0.48)L高于參照組(3.01±0.12)L、(2.13±0.51)L,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氨茶堿+呼吸功能訓練聯合治療療效顯著。在開展醫療工作時應多給予患者鼓勵,根據病情及意愿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并改善治療效果。此外,也有學者提出行聯合治療可提高患者滿意度,利于減少醫患糾紛,具有較高應用價值[9]。
綜上所述,氨茶堿聯合呼吸功能訓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顯著,安全性高,不僅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減少藥物攝入量,規避藥物副作用對患者身心的損害,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及抗病能力,同時還能提高治療總有效率,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縮短療程,減輕其醫療負擔,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乃慶,王笑歌.小劑量氨茶堿口服聯合呼吸功能訓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評價[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05):699-703.
[2]艾瓊.氨茶堿聯合呼吸功能訓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6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0):54-56.
[3]梁勇.氨茶堿聯合呼吸功能訓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3, 20(02):215-216.
[4]張海豐,苑學,朱秋祥,等.抗凝聯合氨茶堿持續泵入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衰臨床觀察[J].河北醫藥,2015,37(12):1854-1855.
[5]胡亮.氨茶堿聯合呼吸功能訓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淺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3):4674-4675.
[6]卜麗娜,宋愛玲,賈衛紅,等.肺康復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5):799-801.
[7]李萬芬.氨茶堿聯合呼吸功能訓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9):124-125.
[8]徐會玲,董良璞.噻托溴銨聯合氨茶堿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和對血清腦鈉肽、降鈣素原水平及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7,17(3):353-355.
[9]何謙,熊驥,龐路人.氨茶堿聯合呼吸功能訓練對阻塞性肺氣腫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西部醫學,2015,27(12):1799-1802.
收稿日期:2017-10-16;修回日期:2017-11-2
編輯/高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