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蕓
摘 要:文章針對大部分高職非計算機專業開設了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情況,提出了現在C語言作為計算機編程的基礎課程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職學生;非計算機專業學生;C語言程序設計;編程思維
中圖分類號:G728.8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21
一、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隊伍分析
高職學校目前的趨勢是年輕教師居多,大多數教師是剛從研究生畢業就直接進行教學的,教學經驗不足,思維還停留在研究生的階段,很多時候不能從高職階段學生的思維出發進行教學,容易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師上課的節奏而放棄聽課;或者是有時候學生聽懂了思路和分析過程,但是沒辦法用編程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導致教學結果不盡如人意。
(二)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分析
1.高職學生的特點
高職學生有著很鮮明的特點。首先,高職學生基礎相對較差,需要花更多時間進行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動手能力較強。其次,高職學生的心理普遍比較敏感,由于經過了高考的洗禮,學生普遍會對自己進行否定,自信心不足。最后,由于地域分布和生源的不同,高職學生的學習起點差異性較大。高職生的招生很彈性,不僅有很多教育發達地區高考失誤的學生,也有當地普通高中的直接升學,以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升學再教育,由于入學條件、招考方式的不同,高職大學生在大學學習中呈現出來的學習能力也具有較大的差異。高中升學的學生理論學習能力較強,會更努力上課,更積極回應老師,而動手能力較差,中專再教育的學生則是動手能力較強,理論學習能力較差。
2.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特點
第一,在非計算機學生的心里,會把和計算機相關課程當作一般的課程看待,或者只是作為一個輔助課程,覺得只要不掛科、會使用一些office辦公軟件就行,不像重視專業課學習一樣重視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學習,且不像網頁設計這種編程能有一個成品,C語言只是一些邏輯語言,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習程度來說,成就感不高。第二,對自己要學習的目標不明確,有些學生會想要學習C語言,并認為考過計算機等級二級方便找工作,但是考不過也不覺得有什么,所以學習起來缺乏動力。第三,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會把C語言程序設計過程中使用到的句子等同于英語,而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不高,會習慣性地不去記憶,導致成績不理想。
(三)課程課時與考核方式分析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來說,C語言課程課時安排不是很合理,考核方式也比較單一。就課時而言,第一,非計算機專業的課時往往較短;第二,教室安排也不合理,要不就是都在機房上課,要不就是多媒體的課時與機房的課時相差三四天,等到上機練習的時候學生很容易就不記得多媒體上過的理論課內容,再進行課程操作效果會大打折扣。就考核方式而言,大部分的考核會以卷面成績為主,或者直接以機試成績為主,這樣對學生的考核不夠全面。
二、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探討
1.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
在目前現有的教學環境下,計算機專業課還是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實踐為輔。所以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素養、具有科研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對于學校和系部來說,先要根據每個新教師的特點以及個人意愿,制訂不同的培養方案,比如高職的計算機專任教師,可以往編程方向走,也可以往UI方向走,再根據學校和系部的需要,把教師安排在合適的崗位,進行統一、系統的在職培訓、技能培訓以及科研交流,重視尖端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升師資隊伍整體質量。而作為教師自身,在教學中所處的主導地位不僅要求計算機教師要把自身的編程知識基礎打扎實,還要求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跟上計算機知識更新速度,提高自身的知識層次和專業素養,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同時要理解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不能以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要求來要求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選課本的時候也盡量選擇理論和操作對半分的“十三五”教材,保證教材的質量和不同專業的匹配度。
2.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由于高職生的思維特點,他們對于抽象的概念比較難以理解,所以在講授的時候要多舉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教學C語言if……else語句或者流程圖的時候,大部分的教師都是分開進行講解,而筆者會把兩者結合給學生進行講解。例如,筆者會給學生舉一個生活的例子,爸媽叫你去菜市場買菜,如果見到西瓜,就買兩個番茄,如果沒見到,就買三個土豆。如果用編程語句表示,則是
if(見到西瓜)
買兩個番茄;
else
買三個土豆;
用流程圖表示:
這樣學生不僅在學習if……else語句不會覺得枯燥無聊,還能理解流程圖的書寫規則,一舉兩得。
3.合理安排課程課時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不適合都在機房課上,因為在機房上課,不能書寫板書,只能用PPT進行講解,而全用PPT講課速度太快,一是學生沒有編程基礎,思維容易跟不上;二是這門課比較適合兩個課時的多媒體課加兩個課時的上機操作課時,多媒體課用來講解理論知識,書寫板書的速度和學生理解理論的速度相仿,兩個課時的上機課是讓學生鞏固剛學到的編程知識,熟能生巧的形成編程思維。多媒體課和上機課最好四節連上,頭兩節為理論講解,后兩節為機房操作,馬上進行鞏固復習,更便于記憶;如果有些學校機房比較緊張,時間的間隔不要太長,最多隔2天為宜。
4.設定考核方式分析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C語言課程,不能像計算機學生那樣單純地把筆試成績或者機試成績作為評判標準,而應綜合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進行評判。筆者的評判標準為:20%考勤+40%平時成績+40%考試成績。20%的考勤是給一些愿意努力學生的平時分,40%的平時成績是指在上機課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作業的記錄,不僅可以查看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習情況,還能保證打分的公平公正。作為打分依據,同時還能收到學生上課反饋,修改教師自身的教學方法。剩余的40%則為學生期末的考試成績。
想要學好C語言,需要有清晰的邏輯與思維,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多用鮮活的生活例子抓住學生的眼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樂趣,培養出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教師通過講授課程與學生的課堂練習相結合就能達到C語言課的教學目標,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曉諳.高校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27):138-139.
[2]葉向前.電大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現狀及對策[J].軟件,2014(2):178.
[3]徐曉陽.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2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