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娟
摘 要: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媒介,教材運用的合理性和靈活性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整體效果,因此合理利用教材和開發教材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文章就如何通過二次開發教材構建高效數學課堂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材開發;高效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2-0061-01
在新課標下,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理念,其講求打破以往數學教材的權威性,不可照本宣科,而應該樹立“用好、用活”的數學教材原則。教師應立足于數學教材,積極開發和整合眾多優質教學資源,增加教學趣味性,確保可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需求。下面,就對如何有效二次開發數學教材進行深入探究。
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和試驗田,數學知識也不例外。雖然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當前數學教學中所采用的教材已經開始重視和現實生活的結合,引入了許多貼合現實生活的素材,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當前的數學教材依舊具有比較強的滯后性和局限性,無法全面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有關教材知識,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教師應在對數學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的時候,重視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立足于數學教材知識點,積極融入現實生活中相關的數學素材,以便借助現實生活事物或現象來增強抽象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這些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消除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的顧慮,增強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學習意識。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部分數學知識,數學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視角,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和學習需求,為學生搜集一些貼合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學習素材,強化這些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輪流播放春夏秋冬的特色圖片,或展現交通道路紅綠燈的循環閃爍,這樣有助于將循環小數部分的抽象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比較熟悉的現實生活場景中,縮短他們和數學學科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強化學生對于相關數學知識的認同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與此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循環”這個概念,在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雖然數學教材是經過眾多教育學方面的專家和學者精心編寫的,但是篇幅有限,主要將相關數學知識局限在最為關鍵的環節,卻無法直觀形象地將數學知識展現給學生,這樣不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這些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數學教師要注意適當補充一些教學內容,為學生全面展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產生過程,幫助他們充分掌握數學知識的生長點。為此,數學教師需要注意在平時深入挖掘數學教材,適當補充一些相關方面數學知識來合理開發數學教材,確保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相關數學知識的完整形成過程。例如,在教學“統計”時,教材中僅給出了帶有“項目”等的統計表,卻沒有對分類的過程進行深入分析,但是這部分數學知識卻是該方面數學學習的重點。此時如果僅僅照抄照搬數學教材,引導學生將統計表以填空題的形式來講解,那么學生雖然可以解決該部分數學知識,卻無法深入理解和掌握該部分數學知識。基于此,數學教師在講解該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搜集和分析相關分類標準,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每次對動物數量進行填寫的時候都要帶上單位,是否可以簡化該步操作,使他們逐步自主理解和完成統計小動物數量的操作,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相關方面數學知識。
數學思想是貫穿于數學學習的核心思想,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因此,在對數學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教師要注意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相關的數學知識,使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期間掌握數學思想等關鍵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相關設備,采用動態演示的方式來為學生展示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n邊形,最后過渡到圓形。如此一來,學生在觀看這個動態演示過程的時候,可以明確圓形是由n邊形所演變成的一種曲線圖形,由無數個點構成。這樣可以使學生初步理解極限這個數學概念,真正使學生吃透該部分數學知識,大大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總之,為了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要注意立足教材,本著“用好、用活”的原則,樹立新型的教材觀,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智力情況等來合理開發教材。在開發教材的時候,教師還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滲透數學思想,適當拓展補充,確保可以強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聯系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賁志剛.淺析小學數學教材的二次開發[J].中小學數學,2008(05).
[2]何葦.小學數學教材中習題的二次開發策略初探[J].教學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