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摘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在促進學生素養的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教育領域高度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就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核心素養一經提出就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能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還能推動教育事業的進步和發展。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分析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小學生而言,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至關重要,因為他們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將其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活躍思維,從而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因此,首先應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為他們提供一個舒適寬松的學習環境,并和學生交流溝通,讓他們積極投入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創設教學情境時,應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將數學知識和生活相結合。比如講授“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面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利用身邊和平行四邊形相關的物品,讓學生自行觀察和思考這些物品的特征及面積,引導學生思考;或者通過創設故事化情境,這既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又能激發其學習興趣。這個故事發生在動物村,動物村里有小熊和小兔子,小熊家有一塊長方形菜地,而小兔子家有一塊平行四邊形菜地,但是他們各自距離自己的菜地都比較遠,于是小熊建議換菜地,小兔子答應后則問自己不知道這兩塊菜地的面積不知是否相等,同學們能否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很快就會算出長方形的面積,但是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候,教師可先讓學生自行想辦法解決,然后教師適當引導學生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合作完成對平行四邊形紙的剪、拼,將其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最后就會發現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底乘高。通過此方法,豐富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有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整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
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只靠教科書教學是很難實現的,它只會局限學生的思維,不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影響了數學教學的發展。因此,教師應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轉變教學理念及方式。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對綜合性素養的培養,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應和其他學科內容及生活實際相結合。比如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將其和美術相結合,向學生展示具有軸對稱特征的建筑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以及圖畫等。教師組織學生欣賞的同時,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創作一些軸對稱圖形,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該知識的印象和理解,還能切實感受數學的魅力。此外,數學教學還可與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知識相結合,比如學習統計知識時,分組完成教學任務的時候教育學生學會團結協作,在合作過程中要學會傾聽同學的意見,學會相互尊重等。同時,還可利用小學數學教材中“你知道嗎”這一板塊的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適當補充一些課外文化知識,例如數學大事件以及數學家的故事等,帶領學生領略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研究過程中的科學精神,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發展,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數學和人文素養的提升,同時讓學生明白怎樣應用數學,并理解數學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整合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具備很強的專業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自身教學能力及素養的提升,不斷對實踐教學進行反思,通過教研活動等提高自身的素質以及專業教學能力。
三、創建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滲透核心素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創建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是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落實核心素養。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勵學生學習,綜合全面地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幫助小學生提高自信心,確保教學工作的有效。所以,應針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身心特點,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評級方式,不斷完善教學和學習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課下表現以及考試等進行綜合性評價,通過他們各個方面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同時從評價的主體出發,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評價,以此促進學生發展,以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為目的進行科學評價。另外,在教學評價中,還要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獲得情況,更要關注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身心健康的、有知識有能力的創新人才。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整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以及創建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等措施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并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燕.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探析[J]. 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05):89.
[2]蘇明強.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 教育視界,2016(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