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閱讀教材為依托,從夯實基礎、巧妙激趣、訓練方法多樣化三個方面探討構建初中英語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 寫作 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A-0135-02
閱讀和寫作在初中英語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將這兩項納入學生的語言技能目標。因此,如何構建初中英語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課堂、實現“以閱讀幫助寫作,以寫作促進閱讀”的良性循環,值得我們思考。人教版“Go for it!”閱讀材料豐富,教師在實踐中可以以此為依托進行讀寫一體化教學,筆者現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就該問題進行探討。
一、嚴把文本分析,夯實寫作基礎
初中英語閱讀范文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是學生獲取和積累寫作知識的重要來源,但從實踐看,“Go for it!”中的閱讀材料普遍較長且長句多,學生在閱讀時很容易產生畏難心理,更不用說學習文中的寫作思路與寫作技巧了。因此,在讀寫教學中,教師應嚴格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尤其是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文本的體裁、結構、基本句型、關鍵詞匯、常用表達方式等內容,從而為閱讀后的有效寫作打下基礎。
以八年級下冊Unit 9“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閱讀范文為例,教師可將閱讀教學分為“Before reading”“While reading”“After reading”三大步驟:在“Before reading”環節,以問題“Do you like traveling?Where have you ever been?”入手,引導學生組內討論,為學生更好地融入課文情境進行鋪墊;在“While reading”環節,通過Skimming,Scanning和Close-reading三大閱讀策略,結合各段大意層層推進提出表1中的不同問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文章的體裁、篇章結構及語言表達方式等。在After reading環節,讓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問題對短文進行復述,引導學生從文中提煉出文章結構、詞匯、句型等有用的信息,再指導學生運用所獲得的知識進行寫作,如介紹自己曾去過的某個地方或自己的家鄉等,最終實現閱讀與寫作的完美結合。
二、巧妙激趣,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最有效的內驅力,要想讓學生樂學、樂寫,教師必須善于設置激趣環節,以興趣打破學生閱讀與寫作的障礙,如巧設作文題目。以七年級下冊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為例,該單元核心話題本身就很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教師單純以動物為文很容易落入俗套,且部分學生很可能會直接照抄section B 3a中的例句,達不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為此,筆者決定打破常規,讓學生展開“頭腦風暴”——任意合成兩種動物的名稱創造新動物,如zebrabear(斑馬熊)、pandabird(熊貓鳥)、peoplefish(人魚)等,然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描繪該動物的外貌特征、飲食習慣、生活習性等,所描繪的動物必須具備原先兩種動物的某些基本特征,如此既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于動腦、動筆,又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達到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目的。
又如,巧選讀寫文本。以八年級下冊Unit 6“Monkey king”為例,美猴王一直深受學生喜愛,以此為讀寫范本容易激發學生興趣。筆者先在“While reading”環節引導學生掌握該篇三大結構要素“beginning”“body”“the end”,然后在“After reading”環節讓學生以“My favorite cartoon character”為題進行寫作,并立足短文的三大部分結構模板對學生進行寫作策略指導(具體見表2),以幫助學生迅速確定寫作內容,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三、采取多種訓練方法,實現閱讀和寫作的同步提升
讀寫一體化訓練可采取仿寫、改寫、擴寫、縮寫、續寫等訓練方式,教師在實際中可結合文本特點進行適當選擇。以仿寫為例,該訓練方式主要是讓學生以閱讀短文的語篇類型及篇章結構為模板進行模仿創作,是最有效的寫作入門策略。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因學生多來自附近農村,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的畏難情緒嚴重,因此在初學寫作階段,教師可以選擇篇幅短小的文本讓學生進行仿寫,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進行仿寫,同樣需要立足文本閱讀。以七年級上冊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Section B 3a的閱讀范文為例,在最初的教學中,筆者只常規講解了關鍵詞匯、基本句型便讓學生結合表3進行寫作,但在批改學生習作時筆者發現寫作效果并不理想,多數學生只是簡單地進行“流水賬”陳述,寫作內容蒼白、銜接過渡生硬,且have、has混用現象嚴重。經反思,筆者在另一班級調整了教學方案,重點引導學生對文本結構進行分析,熟悉文本的“總—分—總”結構,并導入問題“How many tennis rackets does she have?”“Does he play sports?”等,最終獲得較好的仿寫效果,多數學生都會運用總起開頭并學會用but進行過渡,文章結構更清晰、脈絡更分明,效果更好。
閱讀和寫作向來是相輔相成、相互依托的。學生要想在英語寫作時流暢、自然地表達“胸中所有”,首先就要廣泛地汲取“胸中所無”。因此,教師必須打破以往閱讀與寫作“各自為戰”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做到讀寫相長,進而實現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全面提升。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