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民
摘 要:體育課是發展學生們綜合素質的一項基本教育內容,學生通過體育課的學習,可以很好地培養健康意識和體育鍛煉意識,這也是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改革教法;要關注個體差異,創造自學條件。不僅要讓學生們鍛煉身體,增強鍛煉的意識,還要使學生們養成一種體育精神、體育能力。
關鍵詞:初中體育;體育教學;自主學習;體育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7-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109
體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從現在體育教學的現象看,對教師怎樣教的研究較多,而對如何指導學生自學研究甚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過多地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身體和智力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這一階段,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其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自我鍛煉的習慣等顯得尤為重要。
一、更新觀念,改革教法
傳統的教學片面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規定性、指令性、權威性太多,盡管教師課前精心設計,課中精心操作,課堂秩序井井有條,然而課卻上得很死,教學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應付,教學效果差。作為新時期的體育教師,要明確21世紀合格人才的標準,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上,重新審視學校體育目標和育人功能,立足終身體育的教學思想,改革教法,更新手段,緊跟教育發展的步伐。同時教師也要更新學生的觀念,向學生闡明自主學習的目的、方法和手段。不但教會學生學什么,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學,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教師善于創設興趣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滿足學生心理和生理需要,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氣氛和興趣空間,達到教與學和諧、主客觀統一,提高目標的達成率,使學生逐步形成自我學習、自我練習、自我控制、自我評價的能力,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
二、關注個體差異,創造自學條件
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喜好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妙地應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自學潛能,為學生創造自學條件。在場地器材有限的情況下,教師更應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的自學創造條件。例如,在初中籃球的單手肩上投籃教學中,我針對學生喜歡NBA球星和喜歡看NBA比賽的心理,通過視頻制作來講解NBA歷史上籃球投籃的發展史及單手肩上投籃在比賽中的重要性,通過觀看多媒體視頻讓學生自己思考和學習,總結出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要領,這樣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自學創造條件的處理可使學生更投入更自覺地學習籃球,也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其動作要領。所以,要關注個體差異,努力創造能引起學生自學的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地投入到課堂的教學內容中。
(一)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堅持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教學手段為核心,以教學組織為主線,合理地組合運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重視學生學法的研究和探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首先,教師要給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其次,要鼓勵他們提高自學、自練能力,并且在自學、自練的基礎上,學會相互觀察、相互幫助、相互糾正;第三,有些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學習,從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利用身心特點,滿足自學需求
初中生正處于身體和智力生長發育的高峰期,此階段的學生身體上表現為力量、協調、柔韌等基本身體素質的不斷增強,心理上表現為活潑好動,表現欲、好勝心和求知欲強等特點,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身心特點,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和新奇的教學形式,來滿足學生的自學需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讓他們通過觀察——提問——思考——自學——展示——驗證對學習內容進行研究,從而滿足學生的自學需求。例如,在進行初中雙杠的教學中,我利用學生身心特點,準備部分我采用了雙人合作式的徒手操練習,并對傳統徒手操進行改良,給學生以直觀的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自學的需求。基本部分我采用分組不輪換、分組教學、情景設置、巡回指導與糾正錯誤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掛圖展示并讓學生自學各個動作的銜接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通過掛圖再次展示有效的保護與幫助,讓學生主動思考“安全第一”的重要思想。最后以小組形式的成果展示,充分滿足初中生尤其是初中男生的表現欲,讓其心理訴求得到滿足,為以后體操的教學打下基礎。特設的信心拓展部分,以擲準類游戲(“沙包打靶”和“打保齡球”)為形式,以自制的“靶”(在小體操墊上畫同心圓)、球瓶(空的可樂瓶灌水)為載體,以把全班學生分組輪換為教學方法,讓學生享受整個游戲部分,教師通過巡回指導,用語言提示學生思考“控制身體各個部分”的重要性,利用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增加身體的控制能力,利用初中生的求勝欲和好勝心強等特點,游戲最后以競賽的形式分享優秀小組的成果。其實,學生的自學心理需求是很大的,合理地利用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就能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總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更新觀念,從教師中心論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培養新型人才。同時也要更新學生觀念,向學生闡明自主學習的目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對自學、自練、自評、自控的認識和興趣。
參考文獻:
[1] 王保成.重視體育教學內容的研究 加快體育教學改革進程[J].體育教學,2002(4).
[2] 王建明.因材施教與體育課程改革[J].體育教學,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