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 要:高中政治“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的有機結合,恰當運用各課程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努力將基本觀點和原理融入生活題材當中。”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學生所關注的生活話題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知識本質。教師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進行探究,從教學生活化的積極意義與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建議兩方面來分析并解決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教學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7-00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32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政治教學亦是如此。政治教師要注重知識與生活的有機結合,將政治觀點融入現實生活中。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現生活化教學呢?
一、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積極意義
(一)遵循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滿足新課改的基本要求
政治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其基本內容也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的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政治教學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讓政治教材中的知識回歸生活,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更深入地理解知識的含義,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提高學生運用政治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實現政治學科的學科價值。
(二)拉近理論知識與學生距離,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政治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的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品格素養的形成,滿足新形勢下對人才的需要。教學生活化是立足于學生生活之上的,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有利于拉近理論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親切感,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學生活化有利于促進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有機統一,推進個人成長與發展,提高道德修養。
(三)推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現政治知識的應用價值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故步自封,以自我為中心,一貫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導致教學模式程式化、抽象化、理論化嚴重,使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學習的自主能動性不強,抑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個性的張揚,不利于政治這門課程學科功能的發揮。教學生活化為我們打通了一條全新的教學道路,在理論知識與生活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在課堂學習中認識社會、感受社會,讓學生意識到政治知識對社會生活的價值和意義,體現政治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設計生活化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明朝學者陳獻章曾經說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獲取問題答案的強烈欲望,并使學生通過相應的思考與探究活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發展自身綜合能力。作為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需求靈活運用政治教材,貼近生活設計問題,并對教材內容與情境設置進行適當的更新和補充,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學《聯合國》一節時,將亞洲開發銀行、歐盟、國際紅十字會這些與聯合國有著密切聯系的事件和組織都搬上大屏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聯合國在我國汶川地震中扮演著什么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以上組織與聯合國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它們的組織性質又是什么?當代國際社會是什么局勢?這樣一來,抽象的政治知識便變得形象具體、通俗易懂了,不但開闊了學生視野,拓寬了學生知識面,而且將政治知識真實感和時代感的一面表現了出來,讓學生覺得上政治課是一種享受,知識記憶更牢固,印象更深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政治教學應依托一定的教學情境,并在相應的情境中得到引申和發展。只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智能、發展學生的情感認知、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教師要注重所創設情境的實效性,切忌讓課堂教學流于形式,而應真正深入學生生活,避免教學情境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脫離。同時,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注重情境的趣味性和思辨性,并提出有效問題,力求所提出的問題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心生疑惑”,并產生相應的探索動力。此外,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應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以及原有的生活經驗,深入情境解決問題,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世界是普遍聯系的》這一課時,教師要聯系學生實際情況創設情境,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當地的文化風貌,突出當地的風景特色,從而激發學生的愛鄉之情,調動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探究興趣。再如,在教學《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時,就可以結合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國共產黨積極參與抗震救災的模范事跡,讓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形象。
(三)鼓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學生自主能力
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政治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當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后,必須將這些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促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有所成。實踐活動在學校、家庭、社會中都可以隨時進行,通常情況下,教師主要通過布置自主實踐作業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世界是普遍聯系的》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這樣一個實踐作業:“請大家運用聯系的觀點,為共建和諧城市提出建議。”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社會,在社會中參觀、調查、訪問、分析、總結,使學生切身感受現實教育,并利用所學知識分析社會現象,思考各種社會問題,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施生活化課堂教學,不但順應素質教育的發展需求,而且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簡政文.淺論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6(72).
[2] 劉淑華.高中政治走進學生日常生活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2(7).
[3] 李艷陽.論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2(36).
[4] 邱世良.感知生活 體驗生活 享用生活——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的教學三部曲[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