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谷
【摘要】教育無他,乃心靈的轉向,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在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中有效運用學生起點,讓教育回歸人本的本源,提高課堂的效益,培養發展型、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學生起點 小學數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119-02
一、學生起點的理論概述
學生起點理論是指學生全體和個體在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之前就已經具備的知識基礎和達到的經驗技能,是學生原有的一個起點和能力的綜合,是新知識在學習起點中“生長”的前提。我們在進行小學數學的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時,要根據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要求和目標,科學合理的運用學生起點的理論,通過對學生擁有了怎樣的學習的經驗能力和方法技巧以及掌握到了何種程度的分析,明確其中的長處和薄弱點又是什么。學生起點理論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型中的應用,可以讓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回歸到課堂,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益。
二、學生起點在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中的應用
(一)了解學生起點,把握學生原有知識經驗
學生起點的準確分析和了解是我們正確的把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同學生起點理論相結合的前提和基礎,是我們有效利用這一理論開展教育教學的條件,因此,了解學生起點,是我們正確運用這一理論的第一步。這里通過了解內容和所用策略兩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學生起點內容方面:在農村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上,在《1億有多大》的綜合實踐課中,可以先通過“我們已經學習了關于大數的哪些知識?什么時候會用到它呢?它的應用有哪些?”等問題,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暴露出自己對 “1億有多大”的知識的積累、認知程度,以及其中存在的薄弱的部分、存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大數這一部分的知識基礎,掌握到了什么程度,是否能夠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從而幫助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學習。
了解學生起點策略方面:一是在小學數學的綜合實踐課的課前預習中通過測試的方式來了解,讓這種評價性的方式體現出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以已經掌握的能力。這種檢測的方式是我們在了解學生起點時的最為直接、最為直觀、最為有效的方式。二是教學實踐中的觀察,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采用課堂提問的形式聽取學生的交流討論,引導學生發表意見的方式,在學生發表意見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思路和邏輯,從而了解到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起點。在《1億有多大》的綜合實踐課中,師問:如果你有1億粒大米,你想知道些什么?真的要數1億粒大米嗎?啟發學生說出只需要一部分大米就可以了。把1億有多大認識和學生對生活中數學的認知相結合,綜合運用,提高認知和運用速度,這時,我們通過這一過程就可快速知道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在實際運用中的轉化和變通能力,為準確定位學生起點提供了有效方式。
(二)準確分析差異,合理利用學生起點理論
1.分析大眾化起點,增強數學課堂綜合性
“綜合實踐課”是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所開展的一種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課型,在這種課型中,了解學生的大眾化起點跟我們“綜合實踐課”的效益密切相關,更能體現小學數學的綜合性。大眾化起點是指大部分學生都可以達到的一個知識水平和程度,它反映的是大部分學生的共同想法和看法,代表了大部分學生所掌握的基礎水平和程度。我們在農村小學數學的綜合實踐課程中,要把握好大眾化起點并進行有效合理的利用,結合大部分學生的大眾化起點,提出探究性問題,讓學生以這種大眾化起點為基礎繼續研究,在共同的討論中提升自己的知識基礎,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例如在教學《1億有多大》的綜合實踐課中,我們通過生活化的起點,用趣味化故事的引入:古時候,印度有個國王很愛動腦。一天,他對大臣們說,希望得到一種玩不膩的玩意兒,誰能貢獻給他,將有重賞。之后,一位聰明的大臣向他獻上一種棋子,這是現代的國際象棋。這一種象棋游戲你來我往,變化無窮,讓人沉醉其中。于是樂在其中的國王就要賞賜這個大臣。 這個大臣提出一個要求,請國王在這個棋盤上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以此類推,要放滿棋盤。國王覺得要求很簡單于是答應了。當管糧食的大臣按國王的吩咐放米粒,就來稟報倉庫大米不夠。國王大驚失色。同學們:為什么國王大驚失色?原來按要求放到第28格有1 3421 7728粒米,約1億粒。這樣使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并在故事的思考與回答中,讓我們就可以在這一大眾化起點的基礎上,通過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初步理解1億有多大。然后在大部分學生都理解的基礎上,以這一大眾化起點為基礎,進行更進一步更深層次的教學,引導學生去思考各種物量的1億有多大。這樣正確分析和把握好這一大眾化起點,讓教學回歸課堂本真,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把握個性化起點,彌補數學教學實踐性
由于個人的知識背景、學習經驗、城鄉條件、基礎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環境、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的不同,每個學生的個性化起點也不盡相同,與大眾化起點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和變化。比如,在農村小學地區,學生可以利用的資源比較有限,教育教學條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方面可能會存在一些個性化的起點和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正確把握學生的個性化起點,不能削峰填谷,不能等量齊觀,不能大而化之,也不能置之不理,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起點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在大眾化起點和知識水平、經驗能力的基礎上也要正視其中的不同意見、不同特點,處理好個別學生的個性化起點。
比如在《數字編碼》的綜合實踐教學中,在給每個學生編學號時,有的學生可能對于如何去編,怎樣才能編出不重復的學號存在一定疑問的困難。這時,我們就可以提醒學生編碼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編得合理、有規律就行。當我們設計學號時,這個學號既要能看出學生的班級,學生的性別,還要保證這個學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保持不變。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個性化認識和個性化起點提起重視,了解學生的疑問,解決學生的困難。以這種個性化的起點來彌補大眾化起點的不足,改進大部分學生的錯誤,促進學生的發展,帶動學生的進步。我們在農村小學的綜合實踐課程中要立足于學生的大眾化起點,進行正確的分析和認識,結合學生的個性化起點的需求和差異,使大眾化起點與個性化起點有效結合,相互補充,確保每一個學生的問題都能得到解答,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正視。
3.消除無效起點,提升綜合實踐質量
以學生為本,是我們上好“綜合實踐課”的前提重點。這樣體現了現代化教育理念,切合當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也切合了學生進行學習、成長發展的要求。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教學盲目跟隨學生的思考角度和想法。對于其中的一些無效起點,我們要果斷的消除,排除其影響和作用,確保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和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經驗積累的有限,以及農村小學教學資源的限制,我們在農村小學的數學的綜合實踐課程中,要能夠正確認識和分析出這類無效起點,防止被無效起點帶入教學的誤區。在《數字編碼》教學中,我們就要尊重農村小學學生生活和數學的結合的起點,結合農村地域實際。我會讓學生進行課前自主調查,上課伊始讓學生交流課前調查情況。師:日常生活中我們從哪里可以見過數字編碼?這些編碼都有什么含義?數字的作用不但只是表示數量和順序,而且還可用來編碼以區分事物。在信息社會中,機器識別、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商品條形碼都可用到編碼等。讓我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從最常見的身份證號碼和郵政編碼開始探究吧!
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意愿和想法,也保證了老師的地位和作用,消除無效起點的不利影響,讓學生起點真正的發揮其作用,與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課堂和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的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效益。
三、總結反思
學生起點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是對學生主體的尊重,是對學生作用的重視,可以讓我們的教學回歸到生活。我們要更加具體、更加全面、更加詳細的了解學生,從而在正確把握的基礎上,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學習,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益,讓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回歸到人本的本源,讓數學的教學回歸到課堂的本真,讓數學的教學更有質量、更有效果、更有效率。
參考文獻:
[1]歐陽伯祥.順應學生學習起點,煥發小學數學課堂活力[J].學園,2017(01):77-79.
[2]王秀娟.尊重學生學習起點的小學數學學習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43.
[3]劉福先.從學生起點出發,賦予知識生長的力量——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華夏教師,2015(0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