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允
【摘 要】 本文結合生物教學實踐對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闡述,對適合生物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生物;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要結合實際情況,注重有效體現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如何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呢?在生物教學中有以下體會和思考:
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每組學生分成4—6人,小組成員要考慮性別、性格、能力、特長等方面并進行合理搭配,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明確各自的任務,讓分組益于學生協作互動、相互配合,避免有的學生唱“獨角戲”,有的學生袖手旁觀,調動每個學生合作參與的能動性、主動性、積極性,這是實現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目的和效果的基礎。
其次,根據生物學知識特點以及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等,進行適時講解點撥。對于一些基礎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對于一些有難度的知識,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讓學生加深理解掌握。
合作學習只是教學方式之一,教學中應結合以下幾點有選擇地進行:
1. 探究性的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探究性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就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和總結,感受自主學習的過程,在課堂上真正的“動”起來。例如《種子的萌發》這節課,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如果缺少對照,就不能得出相應的結論。先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自主性探究,大膽地提出質疑,由小組討論設計不同環境條件的對照實驗方案,然后老師對實驗方案提出改進完善建議,最后各小組通過實驗得出結果。這樣,學生就由被動灌輸式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學習,不僅便于學生牢靠掌握學習內容,也可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2. 生物實驗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生物教學大多數實驗課程本身都需要小組合作來完成。例如《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節課,就是按照:分成實驗小組、討論交流、明確各自任務分工合作,實驗前由學生把天竺葵葉片用黑紙片夾好并提前24小時放到黑暗處理,第二天在放到陽光下照射幾小時,實驗過程中同學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任務。當合作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時,學生就能夠用課本上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去觀察、理解、思考生活中的常識、現象,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
3. 教學中的難點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難點是指教學中學生比較難理解、不易接受的知識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的“攔路虎”,不及時解決,會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采用合作學習,組員之間各抒己見,有思維的碰撞,就容易突破難點,加強記憶。例如,《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這節課,染色體的組成、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因內容比較抽象難懂,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學生參與小組學習,積極討論交流,最后老師借助模型進行點撥并強調需要注意的問題,學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果采用單純講解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老師可能要一遍又一遍的解釋,而學生聽的似懂非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總之,生物課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最大的優點在于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從讓學生被動學變為引導學生主動學。雖然合作學習是生物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分工合作處理不當,容易出現優秀學生參與,成績差的學生當看客這種情況,沒有達到普遍提高的效果。因此,在合作學習中如何提高差生的參與度,保證每個學生在學習中最大限度的發展,是教學中值得注意和重視解決的問題,需要積極探索不斷改進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途徑,以更好實現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慶芳. 有效小組合作的22個案例[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1).
[2] 李曉妮.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課堂教學及評價研究[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