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玲
【摘 要】 高中的美術課程是集應考和鑒賞為一體的教育,雖然外向的應考作用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繪畫方面的技能,但是內向的美術審美鑒賞能力則更為重要。擴大學生美術方面的知識面,樹立良好的審美意識,形成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高極為重要。美術鑒賞可以促進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 高中美術;教學;鑒賞能力
高中美術教學活動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進而掌握一定的美術鑒賞能力,這在創作和設計等活動中必須具備的。美術課程的重要價值首先就表現在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對美的敏感度,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最終使學生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有責任感。美術鑒賞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的,需要教師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在欣賞和創作美術作品中潛移默化的完成。
一、提高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原因
學生存在對美術的誤解:高中美術課程目標劃分了創造、設計、鑒賞以及探索四個階段和領域,但多數學生對鑒賞幾乎沒有什么興趣,對美術課的理解就是教師教他們怎么畫畫。學生學習美術課時喪失興趣:學生對美術課不感興趣,首先是因為父母就告訴孩子美術就是畫畫,在孩子畫得好的時候給予鼓勵和獎賞,誤導了孩子對于美術概念的判斷;其次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教學模式已經讓教師很難改變過來,陳舊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氣氛沉悶,不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甚至討厭美術課上的理論知識講解;最后是因為學生對美術鑒賞課了解甚少,認為那是一種高不可攀的境界,自己是不可能掌握這樣高雅的鑒賞能力的,信心的缺乏也是學生缺少興趣的原因之一。
二、培養和提高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方法
1. 強化理論學習,提高綜合素養。審美教育不僅需要教師擁有良好的系統的與美術有關的史學知識和美術專業知識,更需要仰賴教師的綜合素養,教師只有將自己裝備好,才能帶給學生以美的感悟和體驗,啟發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己探索審美意識,建立審美觀念。美術老師要根據學生各個階段的認知規律因材施教,讓學生發現、欣賞和創造美。
2. 聯系歷史實際,發現作品中的美。高中的美術課強調美術作品的人文性質,要重視美術和生活,美術和歷史文化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創設情境,針對教學過程中的美術作品,可以用與作品相關的歷史故事、音樂或者其他材料進行教學,讓學生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審美意境,體悟作品包含的精神。在有限的美術教學時間里充分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懷,引導他們樹立美術鑒賞能力的觀念和意識,然后讓學生自己發現作品中的美,進而發現生活中的美,最后自己欣賞美和進行藝術創新。
3. 善于運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工具,讓美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營造美術鑒賞的氛圍,讓學生通過過程性的了解和學習,處理藝術信息,提高美術鑒賞能力,構建良好的藝術認知體系,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方法和審美意識。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在更加生動形象的課堂氛圍中產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掌握美術鑒賞的基本能力。
在美術鑒賞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備課,探索多樣且有效的教學模式,注重美術作品中人文情懷的顯現,激發學生自己對美的探究,讓學生在比較研究的過程中掌握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最終提升自己藝術綜合素養,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養成健康的良好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 杜雯雯. 讓學生的道德品質在藝術教育中升華[J]. 科學大眾,2008(8).
[2] 王丹鳳. 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不可忽缺的審美教育[J]. 科技致富向導,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