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蘭
【摘要】學困生接受知識有些緩慢,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老師要更加尊重學困生的人格,理解他們的苦衷,能關注到他們的接受能力,體諒他們的難處,不但要走近他們,更要走進他們的心靈,多鼓勵,少指責批評,要用愛去溫暖、關懷他們。更不能以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去諷刺,挖苦他們,以免加重他們的自卑感,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困生 有效轉化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不但學習習慣不好,基礎知識差,而且對知識接受能力也很差的孩子,對于這些群體,需要教師能有效地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就需要教師能從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以關心與幫助。比如,我班有一位學生,他對數學毫無興趣,上課不聽講,下課不寫作業,成績很差。記得有一次,我去抽查作業,到頭來,全班又是他一人沒寫作業,當時我氣急敗壞,想好好教訓他一頓,誰知,他卻滿不在乎地望著我,神情還很得意,看到他這樣,我忍住了。我突然意識到我需要做點什么了。因此,面對學困生,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放下教師角色,從朋友做起
人們常說,老師跟學生的關系,就像貓和老鼠,作為老師,可能很不好意思承認這一點。所以,在課堂上,我是老師,在課下,我要做朋友,在空閑之余盡量放下自己的身份,多熟悉他們,了解他們,處處真誠相待,時時耐心幫助,真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摸清他們的心靈,興趣和愛好,要處處留心,事事留心。讓他們能感覺的到你對他們的愛,讓他們能夠放下對老師的戒備心理,打破心理障礙,真正走進現實的心里面。
二、找對切入點,激發學習興趣
常言道,“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知樂知者”。可見,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要我學與我要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試圖用如下方法激發他們的興趣。
1.創造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意美以感興;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比如利用圖片。實物展示,幻燈片,錄音,音樂烘托,語言描述等都是創造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
2.創造激發情感共鳴的情境。如(1)老師運用謎語,故事,電影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2)通過動手操作,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3.創造寓教育于娛樂的情境教育家王夫之認為:學習的進程有知學、好學和樂學三個境界,教育家陶行知也多次強調寓教于樂的原則,因此,我們就必須在教學與教育的過程中,既要有教育性,知識性,又要有趣味性,愉悅性。如教師利用猜謎語,角色扮演,或游戲,或講述身邊的真人真事小故事等等,這樣能營造輕松學習的氛圍的方法,不但能主動拉近師生距離,更是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樂的愉悅性表現的盡善盡美。
三、尋找捷徑,加速記憶,把知識簡單化
對一些學生記起來比較多而難得知識。可以搜集編成幾句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口訣,方便學生記憶,比如學習四邊形時,用如下口訣: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出現,對稱中心等分點。梯形里面作高線,平移一腰試試看。平行移動對角線,補成三角形常見。證相似,比線段,添線平行成習慣。等積式子比例換,尋找線段很關鍵。直接證明有困難,等量代換少麻煩。斜邊上面作高線,比例中項一大片。這樣一來,教師幫學生把知識濃縮化,學生看起來一目了然,心里面也明朗了許多,一下有了學習的信心,甚至學習的信心會倍增,并能夠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以后再學習的過程中,試圖嘗試著用老師的此類方法去學習,老師在用諸如此類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逐漸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更學到了學習的方法。這就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四、建立手拉手幫扶小組開展
“一幫一、一對一”的活動,幫助學困生盡快趕上來,這時候,可以充分發揮尖子生的優勢,每一個優等生負責一個學困生,這樣,不但減輕老師的負擔,也同時給學生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臺,他們逐漸可以進行優勢互補,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幫助了學困生,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在這期間,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友誼,進一步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之。
五、分層作業,降低難度,作業要突出分層性
對于優等生,可以做一些提高練習題,對于中等生可以做一些綜合運用題: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基礎練習題就算過關了。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做好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有些知識在短時間內學生是掌握了,但在日后如果不加以復習,可能老師在前面付出的勞動就白費了。常常聽到孩子會說:“我忘了”或是“這道題我上一次考試都對”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就證明我們的后續工作不到位。所以,知識在于鞏固。
六、面批面改,及時糾錯
對于學困生來說,錯誤出現率較高,因此他們的作業要及時面批,不能有讓錯誤擱置的機會,一旦錯誤存在學生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就等于雪上加霜,讓學生再去糾正,那就是難上加難。我堅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有良好的表現時,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并且盡量的為其創造條件使其能夠重復出現,從而使學生形成習慣。對于那些不良的表現,教師也要及時的給予否定,使其出現的機會減少。教師要同時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分析,以此增強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進而達到促進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其制定學習目標,并且經常對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驗收,發現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時的進行修改。尤其是在目標制定的初始階段,不能給學困生制定過高的學習目標,要讓他們從中能夠體會到完成目標時的成就感。教師要及時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幫助其養成給自己制定學習目標的好習慣。
只要持之以恒,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處處以真誠相待,時時耐心幫助,不打擊,不諷刺,不歧視。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優點,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做到多一份耐心與愛心,少一分挖苦與斥責,花開固然很美,但等待花開會更美,相信自己:你等的花兒總會開的,、
總之,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數學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細致有效的開展這項工作,既要幫助他們改變對數學學科的思想認識,同時還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