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洋
【摘要】高中數學各章節知識極度濃縮,初學者難度較大,很難將這些數學思想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可見數學思想與具體知識間銜接難度較大。本文中以生活化教學為切入點,通過生活場景這一載體實現數學思想與具體知識的銜接,現陳述如下。
【關鍵詞】高中數學思想 具體知識 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26-01
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重點與難點并不在于總結數學思想,而是如何實現數學思想與具體知識之間的銜接。因此教師需要改進教學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提高學生靈活使用數學思想的能力。借助生活場景,可以實現數學思想與具體知識的完美銜接。
1.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生活化教學理念,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入這一教學理念,就是讓以學生自身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分析與學習數學知識,在這種氛圍下快速掌握數學知識,同時獲得基本活動經驗。
數學本身與生活存在緊密聯系,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將無形的數學知識與有形的生活聯系起來,根據數學思維與特征理解數學課程內容,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培養數學思維,達成提高數學成績的目的。
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理念,充分滿足高中生成長的客觀需要,有利于克服傳統的只以書本教育為主的弊端;帶領學生把數學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提出與應用,是新課標崇尚“人性化”教學的表現,它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需要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突破了傳統的以知識學習為核心的學習模式,注重學生健全的、完整的發展。
2.生活化教學具體應用
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理念,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應用如下。
2.1結合實際問題,加深學生知識理解
高中數學教學中,基本不等式是學生解決問題的主要工具。但很多時候問題不會以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出現,需要學生不斷轉換問題,這就要求其清晰認識構造,快速解題。高中數學基本不等式問題涉及面較廣,這里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詳細分析基本不等式的應用。
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水立方是標志性建筑之一。已知水立方地下部門為兩個左右相等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兩者總共為18000㎡。要在地上部門建立矩形ABCD,現知兩框架與均行空白的寬度為10m,兩框架間空白寬度為5m。問題:矩形ABCD的長寬各為多少才能讓占地面積S最小?請給出解答過程并計算結果,求出最小值。
解:假設矩形框架長和寬分別為x、y米,其面積為S㎡。
∴2xy=18000,推出xy=9000
解法一
S=(2x+25)×(y+20)=2xy+40x+25y+500=40x+25y+18500≥+18500=24500
有且僅有40x=25y,也就是x=75,y=120,Smin=24500㎡.
得出:當矩形ABCD長寬分別為175m、140m時,矩形占地面積最小為24500㎡。
解法二
S=(2x+25)(y+20)=(2x+25)[(9000/x)+20],
=40x+225000/x+18500≥2+18500
=24500
當矩形ABCD長寬分別為175m、140m時,矩形占地面積最小為24500㎡。
2.2教學情境生活化
高中數學教學中將生活化理念引入到課程教學中,也是提升學生數學知識識別能力的有效途徑。數學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情感色彩,教師通過實踐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充滿數學氛圍的教學情況,輕松學習氛圍中快速掌握數學知識。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時,以學生熟悉或者感興趣的事物創設適當的情境法,有利于將抽象的公式具體化,降低學生對陌生概念的生澀感。而在創建教學情境時,主要遵循以下幾點:
(1)從實際生活著手,以學生熟悉的事物為基礎創建教學情境,來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將教學內容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或口頭語言為學生描述,降低學習難度,引導學生探索欲;
(3)將“小課堂”變成“大課堂”,以實踐活動的方式,組織學生親身體驗,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感受和收集到到信息作為教學資源進行收集和轉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以教材例題與經典試題為基礎,基于生活場景展開教學,幫助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實現數學思想與具體知識的銜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琴霞.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淺析[J].學周刊,2014(23):196.
[2]陳建青.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語數外學習,2014(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