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曉 管穎 駱希亞



【摘要】2017年3月2日至I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順利召開,會上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大力振興教師教育,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同時教育部長陳寶生積極響應,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和治國理念,在會議上主談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本文根據蘄春縣鄉村教師難招難留的問題對農村教育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鄉村教師面臨著許多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如:地位低,待遇差,結構性短缺,素質有待提升,后續性學習困難,教學環境簡陋等等。本文針對這些現狀,提出了對農村教育事業發展和留住鄉村教師的五點解決措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干勁足”,“穩思想”。
【關鍵詞】農村教育 鄉村教師 難招難留 教師待遇
一、引言
2017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順利召開,會議期間提出了許多有關民生的話題,其中鄉村教師就是一個重點研討的問題。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城鄉的二元分割導致鄉村教師的隊伍難招難留。我國目前有300萬鄉村教師,他們是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脊梁。2015年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是我國歷史上是第一個關于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計劃,意味著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個《計劃》實施以來,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
二、文獻綜述
(一)我國鄉村教師招留問題的現狀
費孝通(2013)認為在現代社會里知識即是權力,因為在這種社會里生活的人要依他們的需要去作計劃。從知識里得來的權力是時勢權力;鄉土社會是靠經驗的,他們不必計劃,因為時間過程中,自然替他們選擇出一個足以依賴的傳統的生活方案。農民缺少科學知識,沒有能力致富。劉堯(2016)認為,為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的新要求,推動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師培養質量,我國啟動了”卓越教師培養計劃”。該計劃旨在革故鼎新教師教育,解決教師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并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培養卓越教師。鄉村教師的培養和擴大還需從基礎的招留問題出發,“下不去”和“留不住”是鄉村教師所面臨的根本問題。
(二)我國鄉村教師難招難留的主要問題
亓昕,姚曉迅(2015)認為農村小微學校雖大量存在,但始終處于邊緣化的困境中。這主要表現在硬件設施和課程設置不足、師資短缺且結構不合理、教師負擔過重等三個方面。王路芳,張旭(2015)認為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雖然在專業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舊存在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差、工作量大、專業發展堪憂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小規模學校的長足發展。因此,通過提高政策執行力、增加教師投入、提升教師業務素質等具體舉措,對于提高農村教育整體質量大有裨益。李森,崔友興( 2014)認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處于中等水平,其中鄉村教師的人際關系較好,教學科研和專業能力有待提升,專業幸福感體驗較弱,專業知識亟待加強。同時,由于受性別、教齡、學歷、職稱與區域等因素的影響,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水平表現出不同的差異和特點。為此,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加大政策傾斜,提高鄉村教師物質生活水平;推進制度建設,構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加強機制創新,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素養;實施文化引領,增進鄉村教師的學校歸屬感和專業幸福感。李瑾瑜(2015)認為,鄉村教師工資水平低,不同程度存在住房公積金和醫療保險的繳納等問題,職稱評定的種種限制也讓大批默默奉獻的鄉村教師失去晉升資格。而且,今日鄉村教師還經受著時代變遷的更大沖擊、誘惑和挑戰,”甘于清貧,樂于奉獻”的精神境界已不足以支撐他們留在鄉村安心從教。流失現象日趨嚴重。
三、蘄春縣鄉村教師難招難留問題的調研分析
(一)蘄春縣各中小學調查問卷過程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隨機走訪的形式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研討對象編制成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生活及專業發展調查問卷》(見附件一)。該問卷對蘄春縣鄉鎮47所中小學,隨機選取的十所學校進行問卷調查。為確保調查結果的可信度,調查采取了無記名方式。其中,調查問卷共發放100份,根據問卷填寫情況實際統計填寫97份。詳見表1.1
此外,我們還隨機走訪了二十戶有孩子在鄉鎮上學的人家,詢問一些關于他們對當地教學質量以及老師數量的意見和看法和他們孩子在學校讀書學習的一些表現。
(二)調查數據分析
根據問卷結果整理,目前蘄春縣農村教師男女比例失衡,女性占79%,男性占21%,年齡在:20-30占11%,30-40占37%,40-50占46%,50-60占6%。總體而言,農村教師年齡普遍偏大,性別差異明顯,女性教師偏多,男女比例失調。這些都極大的影響了農村教師性別比例的平衡,如表1.2所示。
同時,蘄春縣的鄉村教師婚嫻狀況不理想,如圖1.3所示:未結婚的占49%,已結婚占43%,離異占8%。鄉村教師大都面臨一個難題——成家難。
通過調查數據如圖1.4所示,黃岡市蘄春縣的鄉村教師中,本科占20%,大專占37%。中專占19%,高中畢業占24%。農村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師資力量不夠厚重,所導致鄉村教育質量有所欠缺。學歷和教師的綜合素質是影響鄉村地區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的繼續教育,彌補因自身能力等因素欠缺的影響,對鄉村地區十分關鍵。
同時,國家應該加強財政撥款,促進鄉村地區的教育資金合理流動,使鄉村地區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調查問卷中,鄉村教師普遍工作壓力大,所教班級多且年級分散,甚至教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如圖1.5所示:4個班級占60%,3個班級占30%.5個班級占6%,1個班級占4%。
收入一直是教師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由圖1.6可知,農村教師工資在1萬元以下的占47%,這部分教職工對自己的工資滿意度較低,占15%;收入在1.1-2萬元的占22%,其中,這部分教職工對他們的工資滿意度較高,占30%:收入在2.1-3萬元的教職工占19%.對工資的滿意度為25%;收入在3.1-4萬元的占12%,這部分教職工對他們的工資滿意度為20%。這些數據表明鄉村教師的基本工資較低,外部補貼資金匱乏,并且對工資的滿意度普遍偏低。
當前農村教育工作背景下,農村教師面臨諸多問題,工作壓力大,無暇顧及自己生活的占21%,學校教研氛圍不濃,進修機會少占20%,辦學條件差,經費不足占51%,農村學生基礎差,沒干勁占8%。鄉村教育短板還是在于學校條件差,生活質量不高,工作上升機會少,并且教師在農村并沒有得到發展,導致來支教的老師待不滿幾年就離開。詳見圖1.7。
四、蘄春縣鄉村教師難招難留問題的現狀
(一)鄉村教師男女比例失調,年齡偏大,不能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
黃岡市蘄春縣的鄉村教師近年來,缺失嚴重,主要表現為招不到合適應屆畢業生,一個教師負責教授多個年級,多門課程。其次,鄉村教師的年齡偏大,對新事物接受程度較差。在農村學校,教師數量少,男女比例不協調,工作忙。同時,鄉村地區的男教師較少,在鄉村地區結婚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男女比例失調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數量,未婚教師占了大多數,尤其是女教師,年齡和性別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鄉村教師是否會繼續留在農村支教。
(二)鄉村教師目前的綜合素質偏低,教學質量不高
以蘄春縣劉河鎮鄉村教師為例,劉河鎮教師人數總體較多,但是學歷以大專為主,學歷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地區的教學質量和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其教學也難以引領學生走人其中,學生難以配合,導致教師的授課積極性就會大大減弱。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不能夠滿足社會日益變化的專業知識的基本要求,后續教育跟不上,外出參加培訓機會少,對于教學能力的養成和提高存在許多問題。
(三)鄉村教師壓力大,工作負擔重
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由過去的“三級辦學,兩級管理”改為“以縣為主”,教師工資統一由縣里發放后,縣里為了減少財政負擔,嚴格限制教師編制數量,與此同時,在崗教師由于退休、流失、提拔等原因,一線教師減員又十分嚴重,使得農村中學教師缺額現象十分嚴重。為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學校不得不加重教師工作負擔。鄉村教師除了工作壓力,還有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農村教師的地位在群眾的眼里比不上城鎮教師,并且經常飽受社會各階層的詬病。家庭上,農村教師工資待遇低,僅靠自己一人來維系整個家庭的支出,對于鄉下學校男女教師比例的失調,難以成家也是教師的一大心病。
(四)鄉村教師教學資金匱乏
}一八大召開后,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政策方針,很多困難戶得到了政府的幫助,但這卻忽視了教育問題。在中國的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的發展和建設沒有資金渠道,教師工資拖欠現象時有發生。從總量上看,農村教育經費與城鎮學校相對比遠遠不足,各種福利政策跟不上日益發展的經濟生活,難以滿足鄉村教師日后長足發展的需要。
五、鄉村教師難招難留的解決途徑
(一)下的去:引領教師下鄉支教新風尚
鄉村教師短缺突出表現是“下不去”。蘄春縣農村學校雜多,而老師數量稀缺,城鎮上的老師大多不愿意下鄉支教,所以,應當鼓勵省級人民政府建立統籌規劃、統一選拔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為鄉村學校持續輸送大批優秀高校畢業生。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實施規模,為蘄春縣農村教育輸入補充鄉村教師,適時提高特崗教師T資性補助標準。鼓勵地方政府和師范院校根據當地鄉村教育實際需求加強本土化培養,采取多種方式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
(二)留得住: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工作待遇
下去了留不住,干一段時間就走了,“特崗計劃”也有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有三招。第一招是中央財政投入了52.53億元資金,有8.1萬所學校的近130萬鄉村教師受益。主要是提高補助,讓他們在鄉村從事教育勞動得到相應的補償,大體上人均是300元左右。
第二招是在全國建了40萬套周轉房,為這些鄉村教師、特崗教師建的周轉房,讓他們住在條件比較好的地方,能夠安心在那里工作。蘄春縣農村學校如今許多老師還是和學牛一樣,住的是學牛宿舍樓,幾人擠在一間房,生活工作上也帶來極大不便。若有了教師宿舍樓,解決了老師生活上的后顧之憂,下得去之后肯定也能留得住。
第三招提高他們的榮譽。我們向106萬30年以上在鄉村從教的老師頒發了榮譽證書,這在共和國歷史上是第一次。這么火規模地頒發榮譽證,就是想通過精神獎勵,營造教師在鄉村從教的濃厚氛圍,讓他們有職業榮譽感。
(三)教得好: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
這是解決“教不好”的問題,也主要是質量問題。老師的目的和重用就是為祖國培育人才和希望,蘄春縣以教授縣聞名,出的不少英才,農村教育是解決農村問題的最大突破點,而老師F1身的素質和實力也決定了農村教育的出路。
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人職前培養、準入、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落實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費孝通.鄉土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3-24.
【2】郭于華.清華社會學評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3】徐瑩暉.陶行知論鄉村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ZOIO.
【4】安富海.地方性知識的教育意蘊【J】.社會科學戰線,2014,(02):210-214.
【5】李瑾瑜.支持鄉村教師需要樹立新立場【J】.教育發展研究,2015,(10):3.
【6】李森,崔友興.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研究——基于對川、滇、黔、渝四省市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15,(07):98 -107.
【7】劉堯.“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旨在教師教育革故鼎新——從我國高校培養小學“全科教師”談起【J】.高校教育管理,2016,(0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