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英
【摘要】對于小學階段而言,語文學科是一門非常關鍵的學科。教師為了幫助小學生學好語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種教學策略,主題閱讀和小組合作就是效果比較理想的兩種教學方式。文章首先分析了主題閱讀與小組合作之間的關系,然后探討了兩者如何在教學中進行有機結合的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閱讀;小組合作;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內容。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新課程標準》、新課程理念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并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但依然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過于強調學生之間的競爭,過于重視應試分數,在教學中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被忽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可以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作為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和補充,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閱讀教學之中。筆者也經常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活躍課堂氣氛。
一、主題閱讀與小組合作之間的關系
主題閱讀與小組合作作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運用的兩種教學方式,在實施步驟上有著相互獨立的系統,而且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基本也是單獨使用的。這兩種教學方式效果比較好,但也有其局限性,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時存在一些問題。筆者認為,其實這兩種教學方式有其內在聯系,如果在教學中將兩種教學方式結合起來運用,可以達到互相彌補各自缺點的效果,從而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兩者的目的都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②兩者都是以課堂為平臺的教學方式,這兩種教學方式都需要在課堂中實施;③兩者都充分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在其中充當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二、主題閱讀與小組合作的有機結合策略
(一)精選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包含的內容很多,但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可以通過主題閱讀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去開展教學。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結合這兩種教學方式的特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實現主題閱讀與小組結合這兩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從而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不恰當的教學內容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討厭學習語文。簡單來說,教師可以選擇與課文聯系緊密,可分解,難度適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比如,教師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一課時,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和其他小組成員模擬課文中的青蛙和小鳥進行對話,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閱讀課文,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課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在閱讀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推舉出代表上臺來闡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此一來,主題閱讀和小組合作這兩種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在一起,比單獨使用其中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的效果都要好得多。
(二)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發揮引導組織作用
教師采用小組合作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就必須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做好自身角色和職能從傳授者向引導者、組織者的轉換。在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同時還要在小組合作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主動參與閱讀教學活動。此外,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較差,因此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要扮演好組織者的角色,充分發揮組織者的作用,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主題閱讀活動以及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例如,由于大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深入研討能力較差,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中要發揮組織者的作用,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對于有問題的小組還要組織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競爭。比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九寨溝》一課時,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自行收集查找和九寨溝有關的資料,然后帶著感情去朗誦課文,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去感受九寨溝的美。然后,筆者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相互分享自己收集的資料以及對九寨溝的看法、感受等。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筆者在一旁仔細觀察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指導。如小組在交流過程中遇到困難,這時筆者會參與到其中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九寨溝的風景特點。最后,讓各個小組選出代表上臺闡述小組對這篇課文主題的理解以及從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技巧。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小組合作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以及閱讀能力。
三、主題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的組織策略
科學有效的組織策略是小組合作學習獲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障。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策略由小組成員職能、小組分配機制、小組紀律等部分組成。其中,小組分配機制一般包含教師指定和學生自愿分配兩種,至于采用哪種分配方式應該根據主題閱讀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來決定。如果內容簡單,可以選擇學生自愿分配的方式。因為在學生自愿分配的方式下,往往是學習能力較差、自律性不強的學生分在一組,內容簡單,可以確保學生學習的效果。如果課文內容比較復雜,就應該采取教師指定的分配方式,根據學生學習能力高、中、低合理搭配。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推舉組織能力較強、極具責任感的同學當組長,然后讓小組長負責挑選小組成員,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除了組長,每個小組都應該設置一名記錄員。 由小組長負責監督小組活動的進行及最后上臺匯報小組的學習成果。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活動,如各個組員的觀點。
四、主題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的方式
為了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開展主題閱讀小組合作學習時應該根據課文內容采取相應的組織形式。第一種是教師事先準備主題閱讀活動的題目,即分工合作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分工合作,發揮團隊的力量快速解決學習問題。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裝滿昆蟲的衣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然后提出問題:“怎么理解裝滿昆蟲的衣袋?”“法布爾是怎么發現會唱歌的小蟲子的?”“在父母的眼中法布爾是什么樣的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這些問題閱讀課文,如小組內的每兩個成員負責找出一個題目的答案,最后由記錄員將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分工合作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相互協作和競爭的關鍵意義。第二種是小組自由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交流討論,也可以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最后將各個小組的學習成果綜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習成果。例如,在學習古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古詩的作者、年代、內容、藝術手法等方面進行討論交流,從而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盡量多的信息。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的兩種教學方式,主題閱讀和小組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素質教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現在及未來很長時間的發展方向,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引導者,教師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
【參考文獻】
[1]朱艷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對策[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 2014(30):110-111.
[2]石寶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策略[J].吉林教育:綜合, 2013(6S):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