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洋
摘要:清代的中國,比較缺乏相關的律法“專家”,屬于非職業性,但對于實際的刑官來說,其自身享有完善的司法職能,以滿足實際的需求。實際上,刑部官員自身具備司法實踐功能,對于法律知識也比較重視,處于司法頂層位置,基于此,對我國清代刑部官員的職業素養進行有效的分析,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清代;刑部;官員;職業素養
引言:
在中國清代時期,刑部衙門具有良好的法律氛圍,例如,刑部官員之間的法律商榷、法律書籍編著等,促使其形成強烈的法律意識,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司法實踐作用,保證社會和諧穩定。與此同時,刑部官員自身具備良好的法律知識,在日常工作過程中,積極進行法律知識閱讀,并利用積極的態度形成有效的閱讀方式,滿足當前的需求。
一、中國清代刑部官員法律閱讀
對于清代的刑部官員來說,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與法律意識的主要途徑有三種,第一種,通過閱讀清代的法律文獻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第二種,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實踐累積豐富的經驗;第三種,通過與官員的互相交流與溝通,進行靈活的應用,并利用自身的能力進行人情世故的洞察,滿足實際的需求。相對來說,在實際的審判過程中,要求刑部官員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靈活應用實際的法律知識,滿足工作的需求。刑部官員的洞察能力與人情世故能力也是重要的因素,也是實際工作開展的關鍵,例如,在古代中,有大量的實踐證明,中國古代的刑部官員自身具有豐富的經驗而勝任實際的工作,如,我國的“張湯獻獄”,其從根本上表明了其自身的能力主要是受其父親影響,通過從小的耳濡目染,促使自身具備良好的治獄能力,滿足該時代的需求[1]。
二、中國清代刑部官員法律閱讀分析
在中國清代中,刑部官員主要是進行法律書籍的閱讀,通過不斷的閱讀,提升自身的綜合水平,具體來說,只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閱讀地點
在清代官員閱讀過程中,閱讀的場所較多,并且具有多樣性特點,例如,在康熙年間,該時代的刑部尚書張玉書在著作過程中曾經寫到:“余聞若侯先生為少司寇及長西臺,日課諸子讀律一條,遇有疑慮,令諸子各以意平反”,其意思主要是說,若候先生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非常注重法律知識自身的作用,故此,在生活中還積極進行研究與分析,并與諸子進行探討,以滿足當前時代的從需求。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若候先生自身的行為與思想可以折射出當時清代的社會現象,部分加強世襲法律,在不斷的影響過程中,促使官員實現律法的弘揚發展。與此同時,在上述的語句中還可以看出,律法的研讀并不是單一的進行理論知識記憶與背誦,而是需要進行合理的實踐與研究,如,“遇有疑慮,令諸子各以意平反”,有此可知,需要通過不斷的研究分析,才能保證其符合實際的社會需求。
(二)閱讀方式
實際上,讀書的目的、方式等多種多樣,基于不同的目的,所閱讀的意義也存在較大的不同。例如,在民間閱讀中,普通百姓為了自身的實際需求而進行閱讀,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避免自身受到使役的干擾與影響,例如,陸繼輅《建陽知縣陸費君墓志銘》寫道:陸費“宰宿松也,宿松民悍而狡,子弟讀五經畢,即讀律習訟辭術成,武斷鄉里,吏弗敢犯。君至,驟以法繩之,奸民大嘩,陰謀去君”,通過上述內容可知,在清代的法律閱讀過程中,普通百姓的閱讀目的是利用法律知識保證自身的能力權益,同時捍衛自身的利益,與此同時,也是武斷鄉曲的工具,事實上,也有可能是作者進行夸大,甚至存在大部分的夸張描寫,例如,在該段中,“宿松民”是較為普遍的情況,而在實際的清代,只有少數的弟子可以完成五經的閱讀,受實際的經濟狀況影響,不可能每一個人都進行閱讀,由此可知,該段描寫具有夸大的情況。同時,商人在研讀過程中,其主要的目的是為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例如,在中國的清代時期,主要的書籍傳播有三種,第一種,官刻,第二種,家刻,第三種,坊刻,其主要的目的是盈利[2]。
三、中國清代刑部官員閱讀方法
(一)閱讀交流法
在閱讀后,進行合理的閱讀交流可以有效的促使官員形成不同的感受,進行合理的交流與探討,可以產生不同的見解,促使官員逐漸豐富自身的經驗,俗話說,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此可知,進行合理的交流,是中國清代刑法閱讀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徐宏先與鄭虎文的著作中,均出現過“與同僚請教敘述”情況,如,鄭虎文的《寧波王鈍夫詩序》層寫到:袁近齋“
嘗為刑曹郎,通律意。余時在書局,與修刑典,讀律疑。若罪有輕而律故重,罪有重而律故輕者,舉以叩之。”由此可知,在中國清代的律法研讀過程中,當刑部官員出現疑慮或者問題時,需要與同僚進行合理的研究探討,通過不斷的求證分析,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實踐法
通常情況下,中國清代的刑部官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實踐提升自身的素養與能力,例如,在司法案件中,官員可以結合實際的情況,洞察案件的本質,進行酌情處理,以滿足實際的需求。如,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曾經寫到,“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一稟于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焉。”,由此可知,實踐法對于中國清代刑部官員自身素養提升的重要性。通過不斷的實踐,刑部官員還可以有效的累積經驗,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對于相關的案件可以進行酌情分析,進而滿足當前實際的需求[3]。
結論:
綜上所述,從中國清代的時代背景分析,其刑部官員自身的職業素養是通過不斷的閱讀與實踐進行提升的,通過日常的閱讀、探討以及交流等,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專業能力以及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促使其肩負起司法的責任與使命,利用自身的職能,維護社會的安穩。
參考文獻:
[1]杜金,徐忠明.讀律生涯:清代刑部官員的職業素養[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2,18(03):36-67.
[2]孫燕華,章高亮,孫璐璐.淺談中國清代刑部官員的職業素養[J].清代刑法研究(電子版),2017(07):268-269.
[3]徐軼,徐一軼,王學華.分析清代刑部官員的職業素養與發展[J].古代律法發展,2014(2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