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研究生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其實質是一個控制體系,通過系列制度的制訂與執行,對培養過程進行管理,達到預期的質量標準。文章引入內部控制原理,以內部控制五因素為線索,對研究生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進行分析,指出在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構建時,應考慮的關鍵點。
【關鍵詞】研究生 內部控制 質量保障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二戰后美國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張的路徑和質量保障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1YJA880170)。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03-02
近年來,國家研究生教育蓬勃發展,研究生招生數量急劇增加,2016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總人數為51.72萬人。在規模擴大的前提下,如何保證培養質量不下滑,各高校結合國外的各種質量保障體系,提出了多元化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了由政府、培養單位、社會的多元共治型保障體系[1]。高校作為研究生培養的主體單位,對人才的培養質量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高校內部建立具有完善保障制度,并且能有效執行的質量保障體系,成為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必備條件。
一、內部控制基本理論
內部控制是指為確保實現企業目標而實施的程序和政策。內部控制的產生與發展,與社會生產力和人類管理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不同的組織和機構基于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對內部控制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認識[2]。內部控制從其發展歷程來看,雖然起源于財務控制和經濟管理,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管理功能日益強化,各種組織和機構深刻認識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在實現組織目標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當今社會,“控制無處不在”的理念已成為組織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
從內部控制系統來看,包括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和效果兩方面,要達到控制目標,必須是這兩方面共同協作,同時發揮功能的結果。內部控制按照控制層次分為“戰略控制”、“管理控制”與“作業控制”三個層級。“戰略控制”是指公司治理層實施的為確保組織目標實現而設置的戰略目標、形成的戰略規劃并監督戰略實施的過程,它處于控制的最高層級。“管理控制”是指與企業經理層和中層相聯系的內部控制,是將戰略目標細化分解后的部門目標和任務。“作業控制”是與操作管理層和普通員工相聯系的,確保作業和任務的可靠執行,針對具體業務操作和事項的實施程序與措施。按照控制內容則分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活動”五個要素[2]。
二、與內部控制理論契合的研究生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高校的研究生培養,管理活動也始終貫穿于中。在培養過程中,高校制訂出相關培養制度并組織實施,最后達到培養出合格的、達到規定質量標準的畢業生的目標,其實質也是通過內部控制,實現產出高質量畢業生的組織目標。因此,研究生的培養過程,內部控制始終貫穿其中,無論從控制層次還是控制因素,都服務于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1.培養過程的內部控制層次來看,作為最高層次的戰略控制,體現為學校層面對于研究生培養的目標定位、畢業質量要求、以及服務于培養過程教師政策、學生管理、激勵機制、監控措施等。而管理控制層面,則落實在學校相關的研究生管理部門,比如,研究生院或研究生處,制定具體的培養制度、設計培養過程,組織教學、科研活動和學生活動等。在作業控制層面,由具體的研究生管理科室的管理人員和承擔研究生教學任務的教師來實現,比如研究生教學科、研究生學生科、任課教師等,按照既定的控制制度,實施具體的控制活動,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2.對培養過程內部控制的五個基本要素來看,五要素共同構成了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如圖2所示。
如果將內部控制五要素與研究生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內容整合,則如表1所示。
三、內部控制理論對構建研究生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啟示
1.內部環境是基礎
要構建良好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好良好的控制環境是基礎保證。因此,學校的質量文化建設、學校領導層、管理干部、教職員工是否具有強烈的質量意識是其重要因素。同時,定位準確的培養目標、與培養目標能合理匹配培養方案,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導師隊伍以及充足的教學經費等,是必要條件。因此,學校領導層必須高度重視質量文化建設,培養廣大師生的正確質量觀,樹立良好的質量意識。在研究生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方案上多下功夫,制定出定位準確、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充分重視,措施得力,保證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只有在內部環境良好的基礎上,才會有良好的質量保障體系。
2.風險評估是重點
建立質量保障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因素多,參與人員廣,因此,要保證質量保障體系的有效性,必須從眾多環節和因素中,找到關鍵控制點和薄弱環節,實現精準控制,針對這些風險點制定出有效管控措施并有效執行,才能提高管理效率,獲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3.控制活動是核心
質量保障體系的有效運行是實現質量目標的決定因素。其控制活動的有效性直接決定質量保障體系的運轉效果。因此,控制的實施過程是關鍵。具備了完備、科學的控制制度后,要精心設計控制流程,同時,保證控制活動實施者的素質、能力和水平,最后必須建立起質量保障體系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控制活動的實時監控。
4.信息與溝通是保障
質量保障體系從信息系統論角度來看,也是一個信息系統。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質量信息,通過內部控制的流程設計,進行搜集、輸出、傳遞及處理,能保證質量保障體系的正常運轉。控制者能根據信息及時修正質量保障體系的缺陷,采取有效措施應對風險。因此,在構建質量保障體系時,一定要注重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和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作用,打造信息處理平臺,實現質量信息的實時采集、輸出、傳遞和處理。
5.監督活動是要求
任何一個質量保障體系,最終的目的在于讓其持續運行,達到保證質量的目的,因此,持續改進是其內在要求。監控反饋是持續改進的前提和基礎,控制活動需要根據監督反饋的信息進行及時調整。
參考文獻:
[1]郭艷利.近十年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綜述[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6):49-54.
[2]池國華,樊子君.內部控制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鄭立(1973—),女,重慶人,重慶文理學院教學部,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