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浩鵬
摘要:數(shù)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chǎn)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后并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層。解后反思是一個知識小結、方法提煉的過程;是一個汲取教訓、逐步提高的過程;是一個收獲希望的過程。所以,例題教學的解后反思應該成為例題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關鍵詞:例題教學;解后反思;方法規(guī)律;情感體驗
作為初中數(shù)學教師,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題做了千萬遍,數(shù)學成績沒能得到有效提高。這是為什么呢?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例題教學為什么要進行解后反思了。解后反思是一個知識小結、方法提煉、汲取教訓、逐步提高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講,例題教學的解后反思應該成為例題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拙見:
一、在解題的方法規(guī)律處反思
“例題千萬道,解后拋九霄”難以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發(fā)展思維的目的。善于作解題后的反思:方法的歸類、規(guī)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再進一步作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例題的輻射面,無疑對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是4,底長為6;求周長。我們可以將此例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長為4,周長為14,求底邊長。(這是考查逆向思維能力)
變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邊長為4;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前兩題相比,需要改變思維策略,進行分類討論)
變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3,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顯然“3只能為底”否則與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相矛盾,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密性)
變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求底邊長y的取值范圍。
變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底邊長為y,周長是14。請先寫出二者的函數(shù)關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標內畫出二者的圖像。(與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別是對條件0﹤y﹤2x的理解運用,是完成此問的關鍵)
通過例題的層層變式,學生對三邊關系定理的認識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例題解法多變的教學則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思考方法,打破思維定勢;有利于培養(yǎng)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二、在解題易錯處反思
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達方式可能又不準確,這就難免有“錯”。例題教學若能從此切入,進行解后反思,則往往能找到“病根”,進而對癥下藥,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這樣一個案例:在一堂公開課上,老師在講完負負得正的規(guī)則后,出了這樣一道題:-3×(-4)=,A學生的答案是“9”,老師一看:錯了!于是馬上請B同學回答,這位同學的答案是“12”,老師便請他講一講算法:……下課后聽課的老師對給出錯誤的答案的學生進行訪談,那位學生說:站在-3這個點上,因為乘以-4,所以要沿著數(shù)軸向相反方向移動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為9。他的答案的確錯了,怎么錯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又怎樣糾正呢?如果我們的例題教學能抓住這一契機,并就此展開討論、反思,無疑比講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題來鞏固法則要好得多,而這一點恰恰容易被我們所忽視。
三、在情感體驗處反思
因為整個的解題過程并非僅僅只是一個知識運用、技能訓練的過程,而是一個伴隨著交往、創(chuàng)造、追求和喜、怒、哀、樂的綜合過程,是學生整個內心世界的參與。其間他既品嘗了失敗的苦澀,又收獲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他可能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過合作協(xié)同解決,既體現(xiàn)了個人努力的價值,又無不折射出集體智慧的光芒。在此處引導學生進行解后反思,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動機;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自主探究學習;還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學習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總之,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例題教學是數(shù)學知識由產(chǎn)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是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方法指導。而例題教學中的解后反思更是起到“拋磚引玉”作用。通過一例題,反思方法的歸類、規(guī)律的小結及舉一反三;反思思維的誤區(qū),從根源上達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反思學生的情緒,從情感上激勵學習興趣、學習毅力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解題中感受到數(shù)學題帶來的挑戰(zhàn),在反思中拓展了數(shù)學思維,放開了解題方法,磨煉了學生的毅力和耐心,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就指出:反思是數(shù)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所以,在初中數(shù)學例題教學中,解后的反思使方法、規(guī)律得到了及時的小結歸納;解后的反思使學生們撥開迷蒙,看清“廬山真面目”而逐漸成熟起來。在反思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在反思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交流、合作,學會了分享,體驗了學習的樂趣,交往的快慰。